今日,由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小雨傘保險經紀、創信保險銷售聯合舉辦“養老第三支柱與健康險服務發展暨第五屆健康與養老保險保障指數(2023)發布會”。會上,《2023健康與養老保險保障指數測算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
2023健康與養老保險保障指數穩步提升
報告顯示,2023年健康保險保障指數為0.6969,較往年有所提升。其中,保障水平與持續性得分較高,表明我國健康保險在保障民眾健康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且能夠持續為民眾提供穩定的健康保障。同時,保障結構的協調度與合理度也有所改善,但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健康保險保障得分呈現出一定的差異。其中,25歲及以下人群的得分較低,但近年來有所提升;31-40歲人群的得分較高,且增長幅度較大。這反映出不同年齡段人群對健康保險的需求與認知存在差異,但整體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趨勢。
在養老保險保障指數方面,2023年養老保險保障指數為0.4540,雖然較健康保險保障指數略低,但整體呈現出穩步提升的趨勢。其中,傳統商業養老保險市場上仍以養老年金險產品為主,為民眾提供了穩定的養老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成為此次報告中的新亮點。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是指資金長期鎖定用于養老保障目的,被保險人領取養老金年齡應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滿60周歲的個人養老年金保險產品。
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累計養老準備金規模超過106億元,保單件數約74萬件。其中,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投保超過8萬件,顯示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在覆蓋更廣泛人群方面的潛力。
健康險步入供給側結構性調整高質量發展
報告聚焦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運行分析。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3.34億,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的水平,基本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全民覆蓋的目標。其中,職工醫保參保人數為3.7億,相比2019年增長12.77%;居民醫保參保人數為9.63億,雖然相比2019年略有減少,但考慮到剔除重復參保和無效數據的影響,實際凈增人數仍達到約400萬。此外,隨著國務院《關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長效機制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全民參保數據庫的建立和各部門的協調強化,將有助于穩定高水平參保率,提升醫保保障水平。
在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享受方面,報告指出,2023年職工醫保享受待遇人次達到25.3億人次,同比增長20.2%,這主要與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改革在全國各地全面實施后,將普通門診納入統籌基金支付密切相關。同時,居民醫保享受待遇人次也達到26.1億人次,同比增長21.0%。在支付比例上,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為84.6%,居民醫保則為68.1%,均體現了我國醫保制度對參保人員的有力保障。
除了基本醫療保險外,我國醫療救助事業也取得了顯著發展。2019至2023年,全國醫療救助資金增長47.84%,醫療救助人次增長48.55%。2023年,包括中央財政安排醫療救助補助資金在內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有效減輕了農村低收入人口的醫療費用負擔。
在商業健康保險市場方面,報告指出,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近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2023年,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已突破9000億元,成為近萬億規模市場。同時,健康保險在人身險保費、總保費和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雖然略有下降,但保險密度逐年增加,反映了居民對醫療保健健康需求的穩步增長。此外,報告還分析了商業健康保險的未來發展展望,指出健康險行業已經步入了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需求端對健康保障的重視與需求日益加深、多樣。
在養老保險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0.66億,同比增加1336萬人,參保率超過90%。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參保人數為5.21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5.45億。此外,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也穩步發展。
報告還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與政策的支持,養老保險市場潛在需求將不斷增加。未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保險公司也需不斷創新產品與服務,以滿足民眾日益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