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有數”欄目
南方都市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信心有數”欄目,用數據記錄廣東實現現代化的奮進之路,用數據描繪萬馬奔騰共創美好的活力之路,用數據書寫每一個你我昂揚向上的信心之路。
千里之行,系于你我;心中有數,廣東可期。
當紡織業用上對布機器人,只需2分鐘就能找到想要的布料,實現從走著找布到“指尖”找布的轉變;在美的廚熱洗碗機順德工廠,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系統,最快18秒鐘就能下線一臺洗碗機......這些企業的成功案例都是廣東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縮影。
近年來,廣東充分發揮市場規模大、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圍繞戰略性產業集群,持續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并逐步摸索出從“單點突破”到“鏈式改造”的數字化轉型新模式、新路徑,通過龍頭企業訂單牽引、行業平臺價值驅動,讓大企業、大平臺帶著中小企業并肩作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數字化轉型。
推動逾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作為工業大省,廣東工業規模約占全國1/8,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其中15個規模居全國第一。廣東工業從“量大”走向“質優”,數字化是關鍵。今年年初,廣東下達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7.74億元,重點支持推動中小企業在各環節數字化升級,實現“鏈式轉型”。
截至目前,全省已推動逾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超75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鏈主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現。《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推動超過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以數字化引領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
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全國最多
在鼓勵企業主動轉型的同時,廣東更是拿出真金白銀,推出扶持政策,搭建服務企業的數字化平臺,一批批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入傳統產業,用數字化手段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近五年,廣東安排了數字化轉型資金100多億元,累計培育了9個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3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越來越多產業集群借助“雙跨”平臺融入數字化浪潮。
以美擎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例。針對家電行業設計協同成本高、庫存信息不準、訂單交付不及時等供應鏈痛點問題,美的集團牽頭打造美擎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家電制造、工業裝備、機器人等供應鏈企業一起上“云”。據悉,目前該平臺已接入工業設備400萬臺,打造工業APP超1200個、服務企業47萬家,幫助供應鏈相關企業的研發設計效率提升40%,生產效率提升38%,庫存積壓降低5%。
 14城入選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隨著全國各地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腳步,廣東在全國率先啟動廣州、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湛江、茂名、肇慶、揭陽等14個省級試點城市建設。
據介紹,廣東還新增設立了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資金,支持試點城市組織“1個數字化牽引企業+1個集成服務企業+N個軟硬件企業”的“1+1+N”聯合改造模式,共同推動30多個細分行業中小企業的設計、制造、銷售、服務、管理、安全等各個環節數字化升級,向“專精特新”方向提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繼深圳、東莞兩市去年成功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名單后,廣州、中山也被納入了第二批試點范圍。截至目前,廣東已有4個城市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工業技改持續賦能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廣東技改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從去年的《廣東省新形勢下推動工業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若干措施》,到今年的《廣東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方案》,均強調通過財政或金融等方式為技改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鼓勵鏈主企業將數字化轉型經驗轉化為標準解決方案,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
今年上半年,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8.1%,帶動工業投資增長15.5%;工業設備更新投資增長25.3%,創近十年來同期最快增速,大規模設備更新正持續賦能廣東工業轉型升級。
據廣東省工信廳技術改造與投資處處長姚瑞婷介紹,今年以來,廣東組織開展工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賦能提升工程超100項具體活動,并創新了資金支持模式,助力企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南方智媒科技
策劃:王衛國 鄒瑩
統籌:凌慧珊 張純
數據采集分析:羅韻
設計、動效:歐陽靜 鄧捷敏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