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劃龍舟,一劃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什么也顧不上了!在屋里劃,在雨里劃,在狹窄的河涌里劃,為了不跪祠堂就要狠狠地劃;老人要劃,小孩要劃,抓起碳纖維船槳就沖出去劃!擦亮眼睛看看,這里邊有你的房東么?
在廣東,搖槳已經變成了刻在基因里的肌肉記憶。工齡最長的“鹽步老龍”,今年已經592歲了,每年出水時,世界都大有不同。它如果有靈性,不知道會不會跟河里的小魚小蝦講過去的故事。
屈原的悲壯跟賽龍舟的喜慶兩相對照,別有一番意味。這種喜慶并不是冒犯,而是對勇氣的傳承。以身死諫是勇氣,鏖戰江湖也是勇氣。這位楚國大夫魂兮歸來,一顆勇敢的心在江上飄飄蕩蕩,想必也會感受到這種同頻共振吧。
如果水系是國土的血脈,那劃龍舟就像定期在給經絡活血化瘀。——這么一看,養生還真是廣東人的傳統藝能。有龍舟的地方就有江河,有江河的地方就有茂盛的植被。“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曾經感嘆草木的零落,卻不想這落葉已經飄到了五湖四海。汨羅到珠江本來遠隔千里,是江河把我們連在了一起。一水同舟,一脈同源,愿我們像江河兩岸的綠樹,福祚綿綿,長青不衰。
腳本、出鏡、剪輯:王沛容
拍攝:朱嘉祺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