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丨李育蒙
防汛,一頭連著發展安全,一個接著千家萬戶,容不得絲毫馬虎。廣東位于祖國大陸南端,瀕臨南海,也是我國降水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今年的入汛,比以往更早。入汛以來面臨嚴峻的防汛形勢,要求我們要時刻做好防大汛的準備,要堅決聞汛而戰,要把各項防災減災功課做實做細。
先來看看這輪降雨。4月16日以來,廣東迎來了4月最強降雨過程。受強降雨的影響,北江干支流水位全線上漲,多個水文站測得出現超警戒水位。
但這輪降雨不僅僅只發生在北江干支流領域。4月20日,帶來持續強降雨的颮線呈“弓形”自北向南橫掃廣東,中北部市縣多地出現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韶關、清遠一些地區被兩輪暴雨覆蓋,江河水位迅速暴漲,北江更是連續發生第1號、第2號洪水。
此輪降雨帶來的破壞力不容小覷。多處水文站點超警戒水位,多地出現房屋倒塌、道路中斷、山體滑坡等險情災情,一些地方出現了“內澇”……
嚴峻的防汛形勢宛如一聲命令,從省里到地方,防汛救災工作爭分奪秒地開展。黨政主要領導深入抗洪一線督戰,深夜的應急指揮部門里仍然燈火通明,一艘艘紅色沖鋒舟劃向積水,一面面黨旗集結在防汛一線。全省各地區各部門勇毅擔當,積極應對,努力降低強降雨帶來的災害損失。
江灣鎮恢復通訊,斷電的群眾恢復供電,鐵路運輸有效恢復……同時間賽跑,與洪水較量,暴雨洪澇災害,也考驗著整個廣東的應對能力。全省上下齊心協力,救援人員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為學生搭便橋的大姐,消防人員用身體搭起的救援“人梯”,連夜被轉移到安全地帶的孩子面露微笑……在救援一線留下的這些珍貴畫面,也讓暴雨洪災中傳遞“守望相助”的溫暖力量,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動注腳。
此輪降雨范圍大,時間長,造成的災害損失大。對于廣東而言,這也考驗著應對能力。但我們也看到,災情沒有沖亂民生。無論是在集中安置點還是人民群眾家中,各類民生保障服務都在盡最大努力、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送到有需求者手中,都在盡可能地確保群眾正常生活需求。
全面落實臨災預警“叫應”機制,高頻高效發布權威信息、充分發揮“聯合作戰”效能,及時提高防汛應急響應等級、滾動預報預警信息、系統科學調度水工程、科學調配救援力量……風雨同舟,同心守護,這就是廣東戰勝洪澇災害最強大的力量。
以肩為“梯”、以背為“橋”,沖鋒舟劃過的水面上,有著讓人心疼的逆向背影。這個世上不會有那么多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為了這些歲月美好而負重前行,以最溫柔的臂膀貢獻最堅實的力量,守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
每一次大考的應對,每一次檢驗的結果,都值得我們深思。
防汛救災是“天大的事”,關鍵時刻必須要為人民群眾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當前,有些地方雖然短暫天晴,北江洪峰也已通過北江大堤,但未來幾天仍有連續性強降雨,“七上八下”防汛關鍵期也還遠未來到,防汛這根責任之弦仍然不能有絲毫地放松。
我們為災害損失感到痛心,也希望這樣的惡劣天氣能早些結束,盡最大的努力把損失減少一點。但有風有雨是常態,與自然災害作斗爭,不可避免。關鍵是能不能拿出迎風斗雨的狀態。能不能把防洪可能遇到的問題想得更充分一些,把可能存在的漏洞堵住得更全面一些,把可能存在的僥幸心理杜絕得更徹底一些。
除了要積極應戰,連續作戰,我們也期待各地各部門能把工作做得更主動一些,能把各項防洪救災工作都做到前面,把各項防控措施都再提前一點。要在暴雨洪澇災害來臨前,想多一點,想深一點,想遠一點。只有保持“一失萬無”的驚醒,才有可能實現災害防控“萬無一失”。只有在準備上越充分,在應對上才能越從容,人民群眾也才更有信心戰勝自然災害。
立足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省委明確要求全省上下要立足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守護好千家萬戶。聞汛而戰、守好家園,這也是防汛工作必須堅持的價值選擇。天災不可避免,如何防災救災,我們要以“時時放心不下”責任感,不斷地檢視、不斷地加固、不斷地完善自身的防御體系,盡可能地把抗洪救災這門功課做實做細。要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在測、報、防、救等各個鏈條上,不留一個漏洞,不留一塊短板,堅決筑起防汛救災的“銅墻鐵壁”。
我們相信,只要大家下足功夫,守好家園,一定能穿越厚重的陰云,守得云開見月明。
本文責編丨林若川統籌丨劉樹強 趙媚夏
編輯丨李卓華 林琳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