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的規模變化備受關注。據中信證券研究測算,2024年3月理財規模環比降低約1.2萬億元至26.33萬億元。其中現金理財規模回落超過9200億元,占比高達77%。
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理財的規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季節性回落或是今年3月份銀行理財規模降低的主因,且符合此前的預期。預計4月會超額修復1.6-1.8萬億元,市場無需過度擔憂。
3月銀行理財規模回落
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的規模變化備受關注。去年年初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7.65萬億元,一季度曾大幅下滑,隨后逐季度回暖。
而今年3月份銀行理財規模卻回落。據中信證券研究測算,2024年3月理財規模環比降低約1.2萬億元至26.33萬億元;其中現金理財規模回落超過9200億元,占比高達77%。普益標準估算數據也顯示,截至3月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6.23萬億元,較2月末下降約8500億元。
據證券時報middot;券商中國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包括招銀、興銀、信銀、光大、浦發和平安理財6家股份行理財公司,以及工銀、中銀、農銀、建信和交銀理財共11家機構的規模合計約16.7萬億元,較上月下降逾8400億元。
拉長時間周期來看,今年一季度末,上述11家理財公司合計數據環比下降約4000億元,降幅約2.35%;而在2023年一季度,這11家機構的存續產品規模環比下降約1.8萬億元,降幅約10.6%。
在業內人士看來,季節性回落是3月銀行理財規模降低的主因。在季度末,銀行面臨監管考核,包括資本充足率、流動性覆蓋率等指標的考核。為了滿足監管要求,銀行可能會采取措施,暫時調整理財產品的發行,導致理財規模出現一定的波動。
從歷史的理財規模月度變化來看,在季度末都會因存款回表而面臨著一定的規模收縮,2018年-2022年3月份月度規模環比下降比例平均值在4.7%左右。
不過今年一季度,銀行理財的環比降幅顯著低于去年同期,甚至低于往年降幅平均值。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理財公司產品存續總規模約為22.24萬億元,較2023年理財市場年報中披露的22.47萬億元減少約2300億元。
機構:有望沖擊30萬億關口
而跨季之后,這些臨時性的調整結束,理財規模得以自然回升。普益標準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4月12日,4月份以來銀行理財規模累計增加1.79萬億元。
這一現象主要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跨季結束后的季節性理財規模修復,從而推動了理財產品規模的回升;二是低利率環境下,銀行理財產品相對于存款的吸引力增強,投資者更傾向于將資金投向銀行理財產品。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銀行理財市場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隨著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和金融需求的日益多樣化,銀行理財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而數字化、智能化會成為重要趨勢,銀行理財也將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預計4月份理財規模將重新回到高點,今年上半年理財規模預計增長至28萬億元以上,下半年在理財子公司的沖量發力之下,預計理財整體規模有望沖擊30萬億元關口。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