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國聯證券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在首單券業并購案落地的背景下,國聯證券的經營情況,也備受市場關注。
整體來看,國聯證券去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9.55億元,同比增長12.68%。實現歸母凈利潤6.71億元,同比下降12.51%。凈利潤縮水,主要是受自營投資收益率下降、利息凈收入同比減少并且疊加管理費用高增的影響。
從營收占比看,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是國聯證券營收的主要拉動力。但2023年該業務表現不佳,也是唯一營收出現下滑的主營業務。
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收入下滑
報告期內,國聯證券的營業收入由五大核心業務構成:證券經紀業務占比25.33%,證券投資業務占比22.84%,投資銀行業務占比17.49%,資產管理業務占比15.8%,信用交易業務占比11.23%,其他業務占比7.56%。
其中,經紀及財富管理實現收入7.49億元,同比下降3.62%;證券投資業務實現收入6.75億元,同比增長6.78%;投資銀行業務實現收入5.17億元,同比增長0.72%;資產管理及投資實現收入4.67億元,同比增長137.69%;信用交易業務實現收入3.32億元,同比增長4.56%。
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為國聯證券的主營拉動力,但在去年,該業務出現下滑。其中,經紀業務較上年下降6.3%,實現收入5.15億元。在金融產品銷售方面,該公司通過加大保有量考核,引導產品銷售理念向配置型銷售轉變,金融產品銷售規模降至184.03億元,同比減少14.76%,期末金融產品保有量193.3億元,同比增長8.16%。
據悉,去年國聯證券完成新一輪架構調整,設立財富管理委員會,優化客戶和員工分級分類的精細化服務體系和管理體系,圍繞財富管理核心要素及公司戰略布局,初步建立了符合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的組織體系。
國聯證券通過全資子公司華英證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具體主要包括股權融資業務、債券融資業務和財務顧問業務。在去年股權融資發行家數和規模均下降的市場形勢下,華英證券著重發力北交所業務,完成股權項目6單,合計承銷39.56億元,股權業務實現滬深北交易所全覆蓋,IPO保薦家數上升至行業第21位,北交所承銷家數和承銷金額分別位列行業第12位和第15位。
資產管理及投資業務則在去年實現了大幅上升,由于完成對國聯基金并表,2023年國聯證券資管收入快速增長,實現資管業務凈收入4.43億元,同比增加128.54%。截止報告期末,該公司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共計300個,資管規模達1172.93億元,同比增加14.94%。
信用交易業務方面,受A股低迷影響,國聯證券2023年兩融業務迎來多項政策調整,并且根據市場情況在嚴控業務風險的前提下展業,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以存量置換為主的策略符合市場整體趨勢,截至報告期末,全市場融資融券日均余額為16025.79億元,同比下降0.96%,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本金余額23.94億元,同比下降37.93%。
四季度凈虧損0.55億元拖累全年業績表現
2023年第四季度,國聯證券久違出現單季度虧損,凈虧損0.55億元。凈利潤下滑主要受自營投資收益率下降、利息凈收入同比減少并且疊加管理費用高增的影響。
為此,也拖累全年業績表現,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71億元,同比下降12.51%。事實上,國聯證券已經連續兩年凈利潤下滑。
從投資端來看,2023年國聯證券實現投資收益12.2億,較上一年增加6%。其中,自營金融資產規模達到444億元,較年初上升22%,但自營投資收益率從2022年的3.45%下降至去年的3.08%。
雖然國聯證券實現利息收入13.3億元,較上年增加10%,但由于期末核心生息資產/付息債務規模分別較期初上升10%、25%,利息支出增加15%,達到12.5億元,利息支出提升幅度高于利息收入,因此,僅實現利息凈收入0.8億元,較上一年下降33%。此外,由于去年推進企業收購、業務轉型引進人才、拓展業務等,全年公司的業務及管理費達到21.5億元,增幅超30%。
投資者關注的分紅方面,國聯證券稱,綜合考慮公司長遠發展、股東利益等因素,公司2023年度以年末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股派送現金紅利0.142元,分紅率達到59.9%,同比提升28%。尚未分配的利潤轉入下一年度。
去年末,民生證券股東變更事宜收到證監會批復,國聯集團正式成為民生證券第一大股東。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合并后的發展備受矚目,兩者整合能夠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有利于實現1+1gt;2的目標。不過,民生證券分散的股權結構或是影響二者整合的一大阻力因素。
今年3月,民生證券任命國聯集團總裁顧偉為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此次人事變更,也被視為是國聯集團入主后的又一實質性動作。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