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輝1月24日報道:上海已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當下,讓長者“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成為公眾普遍的共識,但是“老有所健”仍需進一步普及。市人大代表、上海體育大學期刊中心主任吳堅調研發現,當下上海“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已達120家,實現16個區全覆蓋。?但她認為,這個數字還遠遠不夠,120家只能解決部分區域的問題,建議在全市系統性推廣。
 資料圖
上海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已達120家
上海是中國較早進入人口深度老齡化的城市。目前,上海不僅正步入重度老齡化階段,且老齡化程度還在持續加深。?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60歲及以上人口553.66萬人,占總人口的36.8%,預測到2030年,上海的滬籍老人占比將會達到40%,到2040和2050年,這一比例將會達到44.5%。
而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就作為“十四五”時期上海重點支持的新型健身設施,逐步滿足社區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運動健康需求。其實早在2016年,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在靜安區大寧路街道成立第一家“嵌入式”長者運動健康之家。目前,上海市已建成超過120家“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實現16個區全覆蓋。
吳堅代表
“我是覺得不夠,120家只能解決部分區域老人的問題。”吳堅調研后發現,實際上現在很多健身房大部分都針對中青年的,針對老年人的并不多,或者說是基本沒有。”
眾所周知,“長者運動健康之家”覆蓋周邊社區1公里范圍內的老年人,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檢測、科學指導、器械鍛煉、健康講座、運動方案制定、慢病運動干預和社交娛樂等專業服務,以運動促健康,更好地發揮體育“治未病”功能,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加快建立老年人運動健康新模式。?
根據《2022年上海市“長者運動健康之家”發展報告》結果顯示,“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運動促進健康效果顯著,通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健身,老年人在精神狀態、睡眠、血壓、便秘、關節疼痛、血糖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跟蹤分析2022年到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鍛煉前后的醫保支出情況發現,2097位長者共節省414萬的醫保支出。
全市系統推進需更多部門協調
隨著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上海計劃的推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融合越發密切。2024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體育發展條例》中就規定,體育、民政等部門應當推動社區老年人多功能體育場所建設,整合體育設施與養老服務設施功能,為老年人提供健身輔導、身體機能訓練、運動干預等運動康養服務。
同樣在2024年伊始,上海又添一座社區市民健身中心。1月10日起,四平社區市民健身中心開啟試運行,并且至1月31日都免費對市民開放體驗。中心整體面積1500平方米,其中就包括了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功能區,根據四平路街道人群結構比例進行資源合理分配,實現精準全人群覆蓋。
“從市場角度而言,傳統健身服務已經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而傳統健身器材的銷售模式早已是一片‘紅海’。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更有針對性、細分化運動健康服務的需求必定水漲船高。”作為上海首創老年人社區運動健康服務模式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尚體運動健康副總經理王亮曾展望未來時坦言,“尤其在深度‘老齡化’的今天,如何契合中老年人的健身需求,滿足他們通過科學運動來有效預防、緩解慢病,提升生活質量,是拓展這一‘藍海’市場的關鍵所在。”
吳堅也在調研中發現,長者健康運動之家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既為老年人提供了社交場合,也提供了提升身體健康的運動空間。”因此吳堅在今年兩會上提出,建議在全市范圍系統性推進“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建設,將長者運動健康之家納入“15分鐘養老生活圈”和民生實事項目。
同時作為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逐步實現老年人就近享有優質普惠運動健康公共服務,穩步提升老年人健康預期壽命,減少帶病生存時間,降低醫保費用支出,助推健康老齡化和健康上海建設。當然,吳堅也認為,在全市推進還需要更多部門協調,比如體育、規劃、城建等部門進行系統推進。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