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總的來看,2023年我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不斷積累增多。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回升向好。
經濟增速名列前茅
從經濟總量看,2023年我國GDP超過126萬億元。“分季度看呈現前低、中高、后穩的態勢,向好趨勢進一步鞏固。按照可比價計算,2023年經濟增量超過6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康義說。
從經濟增速看,5.2%的經濟增速比2022年增加了2.2個百分點。康義表示,2023年我國5.2%的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我國經濟2023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在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周期性、結構性矛盾比較多的復雜情況下,取得這樣的發展成績更顯得難能可貴。”康義表示,總的來看,2023年我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2023年各項數據顯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均得到圓滿實現,中國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趨勢,宏觀指標與微觀主體感知持續改善,中長期發展的積極因素進一步得到加強。
需要看到的是,“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下階段,要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康義說。
國內循環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數據顯示,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4.3個、1.5個、-0.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82.5%、28.9%、-11.4%。四季度,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4.2個、1.2個、-0.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80%、23.1%、-3.1%。
“2023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47.1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50.3萬億元,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111.4%,比上年提高25.3個百分點。”康義表示,立足擴大內需戰略基點,釋放強大內需市場潛力,國內循環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分析,2023年我國內需得到穩步恢復,其中消費比較搶眼。從相關數據來看,消費增長在2023年經濟運行中貢獻最大,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較高水平。同時,工業生產投資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制造業投資都保持平穩增長,整體內需朝著好的方向運行。“2024年投資增速會相對加快,消費增速依然能保持較為平穩的增長。”連平說。
消費方面,康義表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依然明顯,消費潛力仍然巨大,消費基礎不斷鞏固,消費亮點不斷涌現,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支撐消費持續回升的有利條件比較多,消費仍然會保持較好的增長。
投資方面,龐溟認為,從目前的投資項目儲備和開工建設情況來看,2024年各地充分利用好2023年增發1萬億元國債等政策,2024年產業轉型、民生社會等領域的投資以及民間投資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政策繼續保駕護航
展望2024年全年經濟情況,康義表示,我國產業基礎雄厚,經濟發展“韌性強”;新產業快速增長,新業態持續向好,新的模式加快培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的潛能有望進一步激發。此外,2023年出臺的增發國債、減稅降費、降準降息等政策效應將在2024年持續釋放。
“今年還將儲備優化一些新的措施,新的增量措施和存量政策還會疊加發力,為經濟穩定運行保駕護航。”康義說。
從高頻數據來看,今年經濟有望實現“開門穩”。
出口方面,據長江證券統計,1月1日至10日,我國集裝箱船離港載重噸數環比回升,預計1月至2月出口同比增速將迎來反彈。
投資方面,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1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12月國內各類挖掘機銷售7625臺,同比增長24%。消費方面,平安證券研究報告顯示,1月第2周,整車貨運流量指數、公共物流園吞吐量、主要快遞分撥中心吞吐量均環比回升。
“2024年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正常化。”紅塔證券宏觀研究員楊欣表示,一方面,隨著海外庫存周期將由去庫逐步過渡至補庫,出口壓力減輕;另一方面,價格周期觸底,企業業績修復,帶動經濟修復。此外,隨著經濟活力的恢復,居民收入和就業會逐步企穩,市場主體預期得到改善,消費和投資的信心將繼續提升,進一步鞏固內需修復力度。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