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重災區(qū)見聞:自救與被救同在
作者 馮志軍 九美旦增 魏建軍
19日傍晚,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韓陜家村十一社社長葉發(fā)土麥,正忙著在村口將當地政府剛送來的花卷等食物分給受災村民。不遠的村落空曠地,十幾位村民配合著搭建配送來的保溫帳篷,還有幾位村民商量著支起火爐,為寒夜“守暖”。
經歷了此前驚心動魄的一夜,58歲的葉發(fā)土麥和村民們19日一整天幾乎“都不敢回房子”。她用大半天時間,組織村民逐戶對受災情況摸底,叮囑村民不要輕易返回屋內,并對一些影響救援車輛通行的村道沿途殘磚廢石進行清理。
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fā)生6.2級地震。截至19日13時,地震已造成甘肅省113人遇難,536人受傷,房屋損毀超過15.5萬間。
靠近震中的大河家鎮(zhèn)是此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中新社記者19日下午走訪該鎮(zhèn),沿街大小商鋪幾乎都處于歇業(yè)狀態(tài),隨處可見磚石碎塊,不少房屋的墻體上都有一指寬到拳頭大小不等的裂縫。
“地震時,地底下傳來像呼嘯而過的火車發(fā)出的巨大‘嗚嗚’聲,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搖動,一輩子沒經歷過這么可怕的事情。”4年前建起的新樓房讓80歲的韓陜家村村民馬文義一家人在地震中逃過一劫。
19日午后,照常外出放羊的馬文義歸家后,仍對前一夜的地震心有余悸,好在源源不斷的救援力量到來,讓他“感到踏實”。他告訴中新社記者,村里已組織人手,正在逐戶搭建保溫帳篷,并通知村民前往救災物資發(fā)放點,領取米面油和蔬菜等。
68歲的韓陜家村村民馬文俊住了數十年的老宅,除坍塌的偏房外,其他幾間房舍也因地震成了危房。“雖然屋子現在已經無法住人,但好在老伴與4個孫子一家人都平安。”馬文俊說,相信攜手渡過這段艱難時期后,老屋也能在災后重建中“煥新”。
“搭建帳篷,生火爐,讓避險民眾能溫暖過夜……”19日傍晚,完成一天救援任務的蘭州市救援消防支隊副支隊長尚希宏與其帶領的“重型搜救隊”,又馬不停蹄地轉入了災民安置工作。他告訴中新社記者,歷時十余小時,百名消防員經過“地毯式”搜救,對埋壓人員及時搶救,并對農戶貴重財產物資進行了轉移。
尚希宏表示,柴火干草取暖御寒存在一定的火災隱患,因此還要通過引導和搭建更多保溫帳篷,做好防火安全,杜絕次生災害發(fā)生。
夜幕降臨,積石山縣戶外氣溫已至零下,閃爍著車燈的大小救災物資運送車輛,仍源源不斷地涌進積石山縣城,駛向燈火闌珊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