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AI制藥獨角獸晶泰科技正式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晶泰科技本次是以18C規則赴港上市,也是新規實施以來第二家以18C規則遞交招股書的科技企業,第一家為黑芝麻智能。
據了解,2023年3月31日,港交所主板新規正式生效,新規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針對“特專科技公司”一個章節。晶泰科技選擇的上市申請條件為18C.03條,包括上市前已由大致相同的管理曾經營現有的業務至少三個會計年度;未商業化公司上市時的市值至少達100億港元等內容。
招股書資料顯示,IPO前,晶泰科技獲多家全球知名金融和戰略投資者入股,融資金額累計約7.32億美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在全球所有人工智能賦能的藥物研發公司中融資總額排名第一,資方包括紅杉、Mirae Asset、Alphabet、騰訊及中國人壽。
值得注意的是,晶泰科技曾于2021年5月在美秘密遞交招股書。不過,晶泰科技表示,鑒于上市規則第18C章所載上市制度,董事決定暫停擬進行美國上市并尋求在香港上市。
三年半累計虧損13.85億元
招股書資料顯示,晶泰科技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臺。
招股書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前6個月,晶泰科技收入分別為3560萬元、6280萬元、1.334億元及8000萬元,2020年至2022年公司復合年均增長率為93.4%。
晶泰科技主要包括藥物發現解決方案、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兩大業務。2020年至2022年,晶泰科技的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分別為2297萬元、2345.3萬元和4568.7萬元;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業務固態研發收入分別為2267.8萬元、2329.6萬元、2775.6萬元;自動化化學合成收入分別為0元、5.5萬元、1793.1萬元。
不過,由于商業化時間較短,晶泰科技仍處于虧損狀態。報告期內,晶泰科技經營虧損分別為1.26億元、2.99億元、5.25億元及4.35億元,累計虧損13.85億元;經調整虧損凈額為1.22億元、2.7億元、4.37億元及3.5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晶泰科技研發投入較高,報告期產生研發開支分別為8350萬元、2.126億元、3.59億元及2.344億元,分別占當期收益的約234.4%、338.5%、269.2%及293.1%。
晶泰科技預計,隨著該公司繼續投資于解決方案及服務、綜合技術平臺以及銷售及營銷相關活動,營運開支未來將大幅增加。預計在未來數年,公司將繼續產生巨額開支、虧損凈額及負營運現金流量。
IPO前估值達19.86億美元
招股書資料顯示,2015年至2021年期間,晶泰科技先后進行了Pre-A輪融資、A-1輪融資、A-2輪融資、B輪融資、B+輪融資、B++輪融資、C輪融資及D輪融資。晶泰科技幾乎每輪融資,估值都實現大跳躍,如2017年B輪融資時,投后估值為6430萬美元,一年后的B+輪融資,晶泰科技的估值達到2.44億美元。2020年9月,晶泰科技完成C輪融資,投后估值為9.388億美元,2021年7月,IPO前最后一輪D輪融資時,估值達19.68億美元。
招股書數據顯示,晶泰科技融資金額累計約7.32億美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在全球所有人工智能賦能的藥物研發公司中融資總額排名第一,資方包括紅杉、Mirae Asset、Alphabet、騰訊及中國人壽。
從股權架構來看,晶泰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溫書豪持股6.90%、員工持股平臺QuantumPharm Roc持股9.26%,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健(通過Crete Helix)持股3.82%,聯合創始人、首席創新官賴力鵬(通過SeveningBAlpha)持股2.73%。
騰訊通過意像架構投資 有限公司持股13.66%,為第一大外部股東;紅杉通過HSG Venture VI Holdco, Ltd.、HSG Venture VIII Holdco, Ltd.及HSG Growth VI Holdco E, Ltd.持股8.25%;五源資本通過Evolution Fund I, L.P.、 Evolution Special Opportunity Fund I, L.P.及Evolution Fund I Co-investment, L.P.持股7.94%;國壽保險通過國壽成達(上海)健康產業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國壽成達”)持股7.32%;中國人壽通過北京人保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 (“人保健康養老基金”)持股3.72%。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