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星猿哲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移動雙臂裝卸機器人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它能在緊湊空間里準確、高效地裝卸貨物,取代繁重的人工卡車裝箱卸貨工作。
星猿哲成立于2018年,由海外名校博士周佳驥、俞冠廷和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邢梁立博共同創立,如今已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上海市科委支持下,這家企業落戶閔行區零號灣,2019至2021年連續參加“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不僅獲得3次市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資助,還完成了5輪融資,成長為估值7億美元的“潛在獨角獸”企業。
落戶上海享“全過程創新”服務
作為星猿哲科技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周佳驥讀博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獲得2016年國際頂尖機器人學會議ICRA的最佳論文獎。2018年,他和另一位機器人專業博士俞冠廷打算回到祖國,創立一家推進機器人自主感知與操作的企業,用創新的機器人和傳感技術給生產帶來變革。
選擇哪個城市呢?創始團隊決定落戶上海,因為這里科研人才多,又地處“江浙滬包郵區”,在上海建立公司總部,便于與物流大企業合作,為物流行業提供各種更智能、更柔性的機器人解決方案。
在上海市科委介紹下,星猿哲研發總部落戶閔行區零號灣。這里毗鄰上海交通大學,在打造“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落戶零號灣后,星猿哲很快吸引到來自上海交大、浙大、卡內基梅隆、發那科、高通、華為等頂尖高校和領軍企業的人才,充實了研發團隊。與物流企業的合作也進展順利,公司以上海為總部,在蘇州、深圳等地設立分公司。2018年底,星猿哲推出了應對多品類混雜商品的播種自動化揀選工作站,應用于一家物流大企業的蘇州倉庫,機器人揀選效率達到人工的1.5倍以上,且無須事先采集任何商品信息。
 除了研發人才和企業客戶,上海還能為硬科技企業提供財政資金、金融資源和人才項目,通過“全過程創新”服務助企業成長。
“我們連續參加了3屆大賽,每年都帶一款自主研發的機器人作為參賽項目。”周佳驥介紹,無論是播種機器人,還是拆零揀選機器人和拆碼垛機器人,都得到了評委好評,使星猿哲連續3年成為“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的優勝企業。
構建創業全程政策扶持與服務鏈
官方賽事的“背書”,給企業融資帶來了利好。參賽期間,受到投資機構關注的星猿哲完成了A輪、A+輪和B輪融資,快速成長壯大。公司研發團隊負責人還多次獲得科技啟明星、浦江人才計劃等上海人才項目支持,這些項目也為公司研發提供了經費。
在政府支持、社會資本資助下,星猿哲已研發出3D視覺傳感器及視覺軟件、機器人運動規劃算法和夾具設計等前沿技術。這些產品除了用于物流和電商行業,還廣泛應用于汽車、鋰電、鑄造、醫藥等諸多行業。在3D視覺引導拆碼垛機器人這個細分領域,星猿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排名全國第一。
“3D視覺是一種相對新的技術,還處于技術快速迭代的早期階段,市場滲透率不到5%,所以3D視覺產品未來的增長空間很大,增速也會非常快。”對于公司發展前景,周佳驥充滿信心。目前,星猿哲有3款產品入選了《2023年度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公司業務覆蓋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市科委負責人表示,像星猿哲這樣的硬科技創業企業在上海為數不少。為扶持這類企業發展,上海正強化“全過程創新”服務,圍繞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創新需求,構建并完善了從創新創業團隊、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到科創企業上市培育等政策扶持與服務鏈。“科技人才從開始創業一直到公司上市,在各個環節都可以得到支持,享受到科技創新券、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科技小巨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等政策工具帶來的利好。”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