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石化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有這樣一個“逐夢QC小組”。他們是一支年輕的團隊,8位成員,平均年齡只有34歲。2017年,裝置內操李睿為團隊取名“逐夢”,意為:“追逐夢想,搏擊未來”。
夢想指引著心中的方向。組隊以來,他們圍繞解決生產難題和裝置瓶頸,迎風破浪、披荊斬棘、一路前行,在拼搏奮進的征途中成長成熟,累計完成攻關課題4個。
11月1日,第48屆國際質量管理小組會議上,小組展示的成果——《提高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車用料彎曲模量》獲國際質量管理金獎。這一獎項,被譽為“質量奧林匹克”,刷新蘭州石化QC活動成果最好記錄,也是集團公司首次組團參賽并獲得大獎。
緣起,不愿服輸的“中國心”
2019年,集團公司要求蘭州石化肩負起開發車用料系列產品的重擔。“逐夢QC小組”當仁不讓成為這一新產品開發的攻堅力量。
研發過程中,小組成員通過對標,發現國產車用料產品的彎曲模量與國際先進產品指標仍有差距,而這一指標,正是衡量車用料性能好壞、安全系數的關鍵指標。彎曲模量上不去,車用料的品質也上不去。這道難題,也成為當時國產車用料“卡脖子”的技術瓶頸。
深知技不如人的“尷尬”與“無奈”,不服輸的李睿鉆起了牛角尖:外國人能做到的事,憑什么我們中國人做不到?我們要做,而且要做得更好!
隨后,“逐夢QC小組”確定《提高3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車用料彎曲模量》的攻關課題,開啟小組QC之旅,誓言打破“洋壟斷”,全力提升國產車用料質量水平。
李睿說,“哪里有差距,就要突破哪兒!堅決做行業的領航者,這是我們年輕人誓奪的陣地,更是我們愛國的方式!”
突破,敢為人先的“孤勇者”
從零開始的研發,注定是一場不易的“旅程”。
“到底哪個參數影響了生產質量?我們和外國人用的是同套工藝包呀!”這個問題,始終縈繞在小組成員心間。
沒有數據,沒有經驗,只能靠自己的分析計算和不斷嘗試試驗。小到溫度、壓力,大到設備本身設計精度,團隊“最強大腦”們隨時隨地開展“頭腦風暴”,反復測試、計算、調整方案,從數據分析、優化改進等各方面出擊,最終匯成一張全面詳細的“關聯圖”,并把攻關方向縮小到乙丙橡膠相含量上。
有了清晰的目標,大家干起來更是不分白天黑夜了。
組員分工負責,迅速收集分析一線現有監測數據和國內外研究現狀,同時結合裝置生產和質檢數據,停車排查檢修設備,依據電氣、儀表參數趨勢分析,對裝置生產進行分層分類。
組員羅鵬對當時的過程記憶猶新:“經常失敗,那就換個思路再來,找原因、查癥結,往往一個問題解決,沒多久又會衍生出新問題……”
“裝置運行波動大、管線堵塞……中間幾次都覺得要失敗了。”組員馮勇坦言當時的灰心和沮喪。
艱難的時刻,李睿鼓勵大家:“找到問題的癥結,已經是很大的進步!外國人能解決的難題,我們一定也能解決!”就這樣,近500個日夜,大家咬牙堅持了下來。
最終,他們通過提升物料在氣相反應器中的停留時間、調整氣相平衡等措施,有效提高乙丙橡膠相含量,進而使聚丙烯車用料彎曲模量提升18%,最優值甚至突破20%,成為國際車用料行業最先進的指標,直接創造經濟效益723萬元,踐行了打破“洋壟斷”的誓言。
綻放,國際賽場的“黑馬”
這一課題成果,為小組相繼捧來“蘭州石化公司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甘肅省質量管理小組特等獎”“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多項榮譽。
今年8月,“逐夢QC小組”又被邀請參加國際質量管理小組會議。這是國際賽場的較量,15個國家和地區的856個QC小組將參加比賽,可謂大咖云集。
去,還是不去?緊張之余,是忐忑!
但李睿的信念,仍和當初一樣堅定。“這些年,蘭州石化乃至中國石油,一直追求科技創新的突破,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奮力攻堅、勇攀高峰,以創新打開產品市場大門,更有許許多多先進的技術和產品走出國門,邁入國際前列。如今,我們更要通過國際賽事,讓國外看見我們中國人在攻克難題、質量管理上的實力,讓他們知道中國造、就是牛!”
團隊成員立即對標國際賽事,梳理課題、翻譯文字,并在講解的PPT中融入了國家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很好呈現了蘭州石化、中國石油、中國等符號,呈現出最佳舞臺效果。
不負眾望,小組成員精彩的講述征服在場每一個人,獲得一致高贊,也成為本屆賽事最大的“黑馬”,填補蘭州石化及中國石油在該項榮譽上的空白!
歷時16個月的苦苦探索和優化改進,“逐夢QC小組”終于實現全部預期目標,換來云開月明,而下一個夢想正在打開,堅持蘭州石化“誠實守信,精益求精”質量方針,他們在QC攻關道路上篤行不怠、行穩致遠!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