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光伏組件價格已經跌破1元了,這意味著什么?10月23日每經記者采訪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璽時,對組件價格跌破1元一事,劉玉璽表示:
今年價格的下降超出了我們最初的預期,沒有想到會下跌這么強烈。
去年我們在行業里面做了一個創舉,就是和很多央企、國企簽訂了長協。其實,當時光伏組件的價格還在較高的階段,但為了保證央企、國企的項目能夠按時開通、投產,同時我們也預判到未來價格會有一定程度下跌,就以較低的價格簽署了長協。
我們認為在兩三年后,這一盛況可能就不在了,甚至可能出現60%~70%的企業都會被淘汰的極端現象。
如今,價格下跌已經形成恐慌現象。光伏組件的產品價格本身已經非常低,如果跌破一元,意味著完全跌破了成本價。
可想而知,組件價格跌破成本之后,很多企業一定會開始考慮,如何降本來滿足自己的基本收益,甚至保證盡可能少地賠錢。
所以我們認為低價競爭的惡性價格戰是非常不健康的,不僅帶給企業內傷,更多會影響中國整個光伏行業,傷害了中國的創新。
...
連隆基綠能都表示跌破1元已經跌破成本價了,那對于其他的組件廠來說,其孱弱的凈利率證星研究院認為會非常的艱難。
隆基還在去年看著較低相比今年較高的價格簽了長協可能會好一些。考慮到目前各光伏企業都有從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就連TCL中環這種主做硅片的或多或少都會往組件和電池片環節去突一突,不少組件廠商又是一體化的經營模式,看實際的綜合凈利率是比較合理的抗壓能力比較數據。硅料環節就不做比較了,該環節走勢比較獨立。
我們看一下半年報除開硅料環節占比大的通威,主要光伏龍頭企業的凈利率排行如下:
 不難看出,這些龍頭的凈利率都不是很高,隆基的凈利率已經還不錯了,尚且都可能在組件價格降到1元以下的時候虧損。在產能過剩需求尚未恢復之時,這種周期行業不排除會時不時地出現階段性虧損,所以我們也不能排除后續光伏出現大洗牌的可能。
光伏是個典型產品同質化的周期行業,需求不是很穩定,而行業又普遍存在產能過剩和較多庫存的情況下,有些企業為了清理庫存,滾動現金流維持企業運作,盈利能力繼續下行的風險是不能排除的。
行業困難時期,只能盡可能去庫存,降低投產速度,有充足現金儲備和現金流才能活下去。
過去幾年光伏企業享受了融資盛宴,擴產能不缺二級市場資金融資,基本上說一個故事就能融一筆資,產能激進擴張,而國內電網的消納能力和相關的配套設施光伏用地等其他成本上漲,其實有一點跟不上激進擴產的光伏產能。
證星研究院認為過去光伏產能激進擴張導致產能過剩,老舊產能面臨淘汰的時間可能會被縮短,而目前股權融資整體遇阻的情況下,穩健經營的企業風險才更低。長期看要在光伏行業剩者為王,產線投資降本增效的能力,資本利用效率和良好的現金流和資金儲備才是這個行業長期看重的。短期擴產和增長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技術在成本效率上的領先以及穩健的財務安排。這個觀點我們已經從幾年前說到現在了。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