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一碧萬頃,島礁星羅棋布,深秋時節在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下尾島景區遠眺,目之所及海天一色,微風捎來陣陣濤聲,一幅靜謐海島好光景。
據介紹,下尾島景區系東沖半島風景名勝區大京景區的核心景點,島上第一景為緊鄰海邊的巨大海蝕洞,經海浪風沙億萬年的侵蝕,形成了深約20米,高約30米,可容納數百人的巨大巖洞;而洞外形態各異的巖礁奇觀更為引人入勝,驚濤拍岸,怪石嶙峋,潮漲潮落,變化無窮。
憑借著天然海蝕洞、巖礁奇觀、觀光攝影資源優勢等,面積不到0.1平方公里的下尾島景區,已成為當地網紅打卡點。據官方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東沖半島風景名勝區大京景區共接待游客54萬多人次,同比增長772%。
“將進一步挖掘下尾島豐富的海蝕地貌資源,投資1.42億元,對下尾島進行全島改造。”金海旅游投資公司經理鄭瑩瑩1日說,打造具有踏千年礁石、觀極致海景以及攝影等功能的下尾島海蝕公園,設置礁石天梯、海蝕溶洞、全景礁石觀景臺、潮汐棧道等游賞及相關配套服務,讓游客更好賞濱海風光、游最美岸線、探神秘海蝕洞。
當天,寧德市委市政府2023年第三季度工作檢查活動走進霞浦縣,察看京東云倉項目建設情況、東沖半島風景名勝區下尾島景區項目、霞浦核電基地中核600MW示范快堆工程。
大力發展下尾島景區,是霞浦縣深入挖掘海洋文化,依托優美的海岸線景觀和攝影資源,深入實施海灘、海岸、海島全域旅游“三步走”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霞浦縣海域面積、海岸線長度和島嶼數均居福建省首位,造就了眾多優越的濱海沙灘和最美岸線風光,擁有中國“十大風光攝影圣地”“中國最美灘涂”的美譽,是“灘涂攝影天堂”“休閑度假勝地”。
“聚力打造全域旅游發展新模式,推動文旅產業‘從大到優、從優到精’轉變。”霞浦縣委常委、副縣長殷延智表示,培育打造光影棧道、海尾角、下尾島等一批“網紅打卡點”,形成“旅游+攝影、民宿、文體、露營、康養”多元業態發展格局,“讓游客賞灘涂美景、游最美岸線、品千鮮之味、住特色民宿。”
游客引進來,產品銷出去。被譽為“千鮮之城”的霞浦縣,是海洋資源大縣,海產品年產量45萬噸以上,年漁業總產值超240億元。隨著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霞浦大量品質優良的海產品通過網絡賣到全國各地,成為海產品產業帶直播電商全國重點縣。
“霞浦從電商企業數幾乎空白,到連續3年海產品電商銷售額領跑全省,入列全國電商百強縣,僅用了6年時間。”霞浦縣電商協會會長陳城介紹,針對快遞公司分散、物流成本高等痛點難點,引進京東農村智慧物流園霞浦示范區項目,打通物流“大動脈”,電商企業已開始逐步回流,“特別是重點成規模電商企業已開始回歸的同時還帶動福州、泉州、連云港等地的企業來霞經商。”
在京東霞浦智慧物流產業園區中通物流分揀中心內,快遞出港車輛經過人工卸貨后,通過全自動化的分揀線進行大小件的分揀,準備運往全國各地。
“京東冷鏈倉與京東遍布全國的冷鏈系統無縫對接,能夠將霞浦和寧德周邊地區的即食海鮮、冷凍海鮮,預制菜,快速配送到北上廣深、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消費者餐桌。”京東云倉項目負責人李賀明說。
除通過線上銷售運輸外,該產業園還設有京東特產館和旅游購物展示中心,方便來霞浦旅游的游客在感受美景、體驗美食的同時,通過現場下單進行物流配送,讓“游客還在霞浦,特產已到家中”,增強游客的旅游購物體驗感。
海島千鮮引游人,賣風景也賣海產品。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霞浦縣共接待游客858.6萬人次,同比增長36.29%,旅游收入達84.7億元,同比增長44.56%;現有電商企業近4000家、網店8000多家,從業人員超6萬人,拉動返鄉創業青年超過10萬人。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