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集約用地新模式,搶跑綠色發展新賽道!”今年以來,寶應縣按照“產業集聚、企業集群、土地集約”的發展思路,探索“標準化廠房建設+地上空間”節地新模式,搶跑綠色發展新賽道,促進土地集約化利用,讓一大批優質項目實現“拎包入住”。目前,全縣已在8個鎮布局建設10幢綠電廠房項目,總占地面積1497畝、建筑面積106.79萬平方米。
推進土地集約新風尚
當前,隨著縣域土地資源管控逐步趨緊,省、市對項目獨立供地要求越來越高,單個招商項目想要落地,面臨著因投資規模限制達不到獨立供地要求的矛盾。如何突破土地要素資源瓶頸?寶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給出了答案,建設“綠電廠房”,徹底改變過去招商簽約后拿地建設的傳統模式,由地方國有企業負責土地摘牌及前期廠房建設,通過標準化廠房、代建廠房和廠房租賃模式,既滿足項目落地需求,縮短企業投資建設周期,又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空間,緩解土地資源供需矛盾。
走進曹甸“綠電廠房”,以祥鴻易征舉升機項目、萬益高端屏蔽料及光伏料項目為主的重點企業已進入全面生產階段,車間內各類高端設備高效運轉。“綠電廠房”的建設不僅滿足企業生產多樣化需求,還通過在廠房頂部加裝太陽能電池板,大大減少工業用電量,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按照土地集約、功能集成、要素集中的原則,寶應縣實施綠電廠房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功能配套、治污排污和物業管理“五統一”標準建設,合理制定用地容積率和建筑密度,建設“垂直工廠”和“空中園區”。堅持以項目需求建廠房,提高定制廠房比例,控制標準廠房比例,提高綠電廠房與項目需求匹配度,增加投資收益。
打造招商引資新平臺
“‘綠電廠房’可以為項目量身定制發展空間,投資企業實現‘拎包入住’,對客商的吸引力大大提升,也為寶應招商引資工作創造了新優勢。”該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寶應縣自建設“綠電廠房”以來,項目簽約“井噴”,落地投產明顯提速,“綠電廠房”建設的“快速度”跑出了項目招引的“加速度”。
“綠電廠房”的魅力何在?寶應縣以建設周期短、功能配套全、可供選擇性強等特點,讓不少客商青睞投資寶應。
為綜合建設周期,寶應“綠電廠房”采取“出讓合同+投資發展監管協議”的方式實行建設用地掛牌出讓,摘牌建設單位在約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建設及竣工驗收。審批部門全力做好審批事項,實現拿地即開工。施工企業加班加點,以最快速度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
針對不同業態的項目,“綠電廠房”依據項目需求,既有按照已確定入駐企業規劃使用方案代建,也有為即將落戶項目而建的標準化廠房,充分考慮企業經營和員工日常生活需求,配套建設工業社區。走進寶應經濟開發區低碳智造產業園,這里的“綠電廠房”還配套建設了2.5萬平方米的工業社區。其中綜合樓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智慧管理”數據中心,配置公共餐廳、辦公室、會議室。公寓樓設置員工宿舍、超市、理發店、藥店、圖書館等公共設施。
除此之外,“綠電廠房”還為入駐企業提供選擇定制化代建,也可選擇租賃標準化廠房,且入駐項目享有參照獨立供地項目稅收獎勵政策。對項目投產后達到稅收標準的,可獎勵部分或全部房租。畝均稅收貢獻連續三年達標的可以回購廠房。
引領綠色發展新方向
寶應綠電廠房采取“三綠”建設模式。屋頂是“光伏綠電”,采用向上拓展的綠色發電模式,充分利用地上空間,在廠房頂部加裝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光伏發電技術,直供入駐企業使用,大大減少工業用電總量,實現了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廠房是“綠色建筑”,主體結構全部采用鋼結構裝配式建設,并根據企業分類,劃分為綜合性、電子、輕工類等廠區,有單層、雙層和多層廠房可供企業選擇。項目是“綠色產業”,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思路,綠電廠房搶抓新能源、新型光電、新能源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等“新賽道”,重點招引、培育節能環保、生態循環等綠色低碳產業。
每年的8月8日是寶應的荷藕節,今年寶應低碳智造產業園新建的“綠電廠房”內舉辦荷藕節投資商機推介會。當天,集中簽約3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38.3億元,其中18個為綠色低碳產業項目,涵蓋新能源、電子信息、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寶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指導已規劃建設的專業園區按照“一園一業”的思路,圍繞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容積率、土地產出率和單位土地稅收產出率等指標確定項目入園標準。研究制定新一輪“綠電廠房”建設規劃,因地制宜確定園區規模,打造成熟連片地塊建設重點產業園區。積極試行“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土地供應方式,優化完善“綠電廠房”項目落地服務保障機制,通過“拿地即開工”“多測合一”等舉措有效縮短項目建設周期。前不久,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再次掛牌出讓了5宗、土地面積703.7畝的“綠電廠房”項目。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