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新社甘肅分社主辦的《視野》·中新訪談活動中,記者采訪蘭州市七里河區健康路小學語文教師王琳,就家校攜手育發展,潤澤心靈塑品格問題進行交流分享。
王琳,中小學一級教師,2008年2月——2018年1月任職于七里河區西果園中心校;2018年2月至今任職于七里河區健康路小學。2011年9月被七里河區教育局、七里河區人社局評為優秀班主任;2019年7月被蘭州市教育局評為市級骨干班主任。
主持人:在您的引導之下,我們的家長課程很受歡迎,那您給我們講講這個家長課程到底是什么呢?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五年級第二學期剛開學的一天,一個孩子上課時正奮筆疾書地寫著什么,我走過去一看,原來她正在寫小說。稚嫩的文筆描述的卻是不屬于她們這個年齡成熟的文字!我很震驚。為了維護她的自尊,我讓她繼續聽講。下課后,我第一時間跟她的媽媽聯系,詢問孩子最近表現情況,并告知了孩子在校行為。通過了解,原來是因為前段時間,家人回老家,只留了孩子一人在家,就把手機留給了她。他們回來后,發現孩子無論是精神還是學習自覺性都遠不如前。面對家長的焦慮,我給出了以下建議:第一點控制玩手機時間,即使孩子用手機也要知道孩子在干什么;第二點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第三點給孩子講關于青春期方面知識,讓孩子對青春期有正確認識,爭取安全平穩的度過它;第四點將問題反饋給心理老師,尋求專業老師的支持和幫助。
我的想法得到家長認可,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那個積極向上、陽光可愛的孩子又回到了我們身邊。面對孩子越來越復雜多變的心理,學校的教育遠遠不夠,只有攜手家長,利用系統的、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哺育孩子成長,給他們美好的未來!這就是家校共育的力量!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