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款可穿戴智能手套,戴在手上,即可自主識別用戶的動作意圖,輔助用戶完成握拳、提物等動作。這樣一款會“讀心術”的手套,來自普陀區科技企業——上海海每康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自主創新技術。這款全國首創的人工智能手套項目不僅是上海市人工智能醫療輔助器具工程研究中心的戰略合作伙伴,還于近日成功入選了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計劃”擬立項項目清單,項目產品也計劃于今年內至明年初陸續上市。臨床測試數據顯示,這樣一款智能康復手套,以多項自主創新技術“把”準了中風偏癱患者的“脈”,將提升偏癱患者30%的日常生活能力。
自研技術,一只康復“手套”,實現“手腦相連”
“提取肌電信號”“識別運動意圖”“驅動動作完成”是海每康這款智能康復手套的三大主要功能設計。在這其中,通過人工智能模式識別算法,從而實現自主學習、自主識別用戶運動意圖是這款手套能“讀心”的關鍵所在。“不像原有的機械手,還需要通過遙控器來完成各種工作,這款智能手套,通過感知用戶的肌電信號來預判動作意圖,從而幫助病患完成各類工作,真正實現了‘手隨腦動’‘手腦相連’。”海每康總經理許磊告訴記者,在不斷的動作重復中,智能手套會去習得和記憶用戶的動作偏好、習慣,從而更有針對性地為用戶做康復訓練。比起傳統物理康復手段下的康復動作枯燥單一,通過佩戴智能手套的方式,將康復的過程嵌入到了病患日常生活的多重場景里,讓康復的過程變得更加“貼心”,也更能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定制方案,精準匹配偏癱患者多種康復需求
記者了解到,從實驗室到醫院、從樣機到產品,海每康的技術團隊經歷了一次次蛻變。日前,企業針對B端醫院、C端用戶的不同需求,設計推出了三款不同類別、適用不同康復場景的康復手套。“我們的產品迭代了5代,從手套的材質到電路板的功能和體積,每一個細節都歷經數月的調研,數次的打板。”許磊告訴記者,為了適配病患康復使用的多種場景,我們一方面在佩戴的舒適度、抗菌、耐清洗等方面進行考量,另一方面在康復過程管理上加入了可視化智能終端。“比如,我們針對每款康復手套,都匹配了相應的智能顯示終端,病患可以通過手機小程序實現康復數據的記錄、康復模式的自主選擇,而在家自主康復的患者,還可以通過小程序的后臺,實時和主治醫生實現康復數據的共享、聯動,從而實時、精準調節康復方案。”據介紹,日前,海每康智能康復手套已在2022國家工信部和藥監局人工智能揭榜產品中脫穎而出,入選全國十個揭榜產品。在普陀區科委等相關部門的對接扶持下,企業已成功申請到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項、“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生物醫藥科技支撐專項等多項扶持政策。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