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珠海5月25日電 為期12天的“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七國學生中國行手拉手活動在珠海收官。少年團在活動最后一日參觀了港珠澳大橋,并與珠海容閎學校學生互動。 本次手拉手活動珠海站及閉營儀式由中華慈善總會主辦,共青團珠海市委員會、珠海市慈善總會、華發公益基金會承辦。 昨天上午,少年團參觀了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被其宏偉氣勢所震撼。來自泰國的學生Kantida顯得尤為興奮:“以前我看過的橋都是在江面上的,這是第一次看跨海大橋,感覺很壯觀,我很高興能來到這里。”  參觀過后,少年團走進珠海容閎學校,與80多名珠海學生展開“手拉手”交朋友聯誼活動。為讓少年團更輕松地融入交流氛圍,14位容閎學生充當起“小小講解員”,分別帶領七國少年參觀了學校的容閎像、課室、國學館、陶藝館等。 容閎學校的中式園林山水和現代化教學設備,讓少年團感受到傳統書院與現代教學相融合的獨特魅力。容閎學校常務副校長常曉冰在歡迎致辭中表示,中華文明強調守望相助,深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一帶一路”倡議融通的不僅僅是空間和距離,還有“中國夢”“亞洲夢”與“世界夢”。 活動執行團長盧勤組織趣味互動,蒙古國、緬甸學生與容閎學校學生一對一手拉手,中外學生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節目。 在當晚的閉營儀式上,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肯定。她說:“希望大家回國后,能把這次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分享給身邊的小伙伴們,讓大家一起來認識中國,一起來認識彼此,在共同學習中提高本領,共同當好‘一帶一路’未來的建設者。” 珠海市副市長劉嘉文、本次活動團長徐鐿軒分別講話。徐鐿軒說:“這是一次令人難忘的旅程,一路上我們收獲了快樂、收獲了深厚的友誼,希望以后各國小朋友能夠保持友好聯系,使友誼的紐帶越來越長,越來越緊密。” 隨后,主辦方為七國學生和團員頒發“友誼使者”榮譽證書、為共青團珠海市委員會、珠海市慈善總會、珠海華發公益基金會頒發“戰略合作伙伴”牌匾,并授予容閎學校“實踐基地”牌匾。 據悉,“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少年手拉手活動自去年5月開展以來,得到了中聯部和外交部等相關部門的肯定與支持,并得到“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高度認可,受到學生及家長的熱烈歡迎,在國際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