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 梅寒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李晗 楊茜 實習記者 梅寒 劉藝萱)是否應當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是近幾年來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兩會,她帶來了關于構建全國青少年數據平臺的建議。 “我們覺得僅僅因為某一個個案,或者某幾個特殊的校園欺凌的惡性案件,就要修改刑法對犯罪年齡的界定,這是不科學也是不客觀的。”陳海儀指出,要想科學客觀地做出政策調整和法律修訂,離不開可靠的數據信息。“在廣東地區的未成年人案件審理過程中,有75%以上的案件涉及到外來未成年人,而他們的流向、受教育水平、成長經歷,都沒有任何的數據來源。”陳海儀告訴記者。 陳海儀指出,目前全國沒有青少年違法犯罪及校園事故的統一數據統計平臺,數據收集途徑的不同,導致各地各部門收集來的數據五花八門,數據無法銜接或數據重復計算,“甚至出現過聽上去好像是同一項目的數據,但各家統計結果卻不盡相同甚至互相矛盾的情況。這種狀況下,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分析。”對此,陳海儀建議應構建全國青少年數據的統一平臺,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共享。“建構全國青少年數據平臺可以有效避免因統計口徑不同,導致數據無法聯動協調,起不到指導決策的作用。”陳海儀說。 陳敏儀表示,平臺可以包括成年人違法犯罪年齡的分布數據、流浪兒童的全國動向分布數據、留守兒童的分布以及變化數據等不同數據。同時,她還強調,數據平臺建設應合理確定不同地區的自選統計項目,“比如廣東省是流動人口流入的大省,應增加一個流動兒童流入動向方面的數據項目,以全面把握政策調整、法規修訂的方向。”同時,陳海儀認為,數據平臺應該在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相關單位中予以共享,并指定共享的專門管理人,做到既保護涉及隱私數據的保密也能充分研判相關的數據。還應該設立設定相關的預警制度,一旦某個環節的數據發生異常就發出警報。 “對于青少年而言,無論是犯罪方面、就學工作方面還是父母流向方面,在這個數據平臺上都可以統計成數據,這樣,他們在就學、教育等權力方面就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化的支撐。”陳敏儀向記者介紹。 陳海儀表示,構建全國統一青少年數據平臺也有利于中央全面掌握并研判青少年的法治素養情況,全面了解校園欺凌、低齡化違法犯罪、影響青少年成長的網絡狀況尤其是色情網站等導致性侵高發的隱患、留守兒童及流浪兒童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及時排除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情況,引導人民群眾形成對我國青少年發展、少年司法工作的理性看法,充分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少年司法原則,讓更多的少年兒童能夠獲得更好的法治保障。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