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17日定為“世界早產兒日”,旨在呼吁人們更多關注早產問題,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和死亡。早產寶寶過早來到人世間,他們并沒有充分做好在這個世界生存的準備,因此各個器官和系統都還沒有發育成熟,胎齡越小的早產兒發育越差,貧血是早產寶寶比較常見的問題,那么早產寶寶貧血需要治療嗎?我們來聽聽平安健康專家怎么說。 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情況才算是早產。比如很多寶爸寶媽們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我的寶寶出生時離預產期還有好幾周,是早產兒嗎?平安健康提醒家長,其實并非這樣,不是所有沒到預產期出生的寶寶都算早產,從醫學的角度說,只有出生時胎齡小于37周才定義為早產兒。早產兒由于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少,不能穩定地維持正常體溫,出生后可能出現體溫不升,因此一些早產寶寶常需要在暖箱中保暖才能維持正常體溫。早產兒由于肺發育不成熟,出生后可出現呻吟、呼吸困難、哭聲低微,產生呼吸窘迫綜合征,這些寶寶需要住院治療,給予寶寶一定藥物或呼吸機呼吸支持。 早產寶寶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免疫細胞少、抗體水平低、皮膚黏膜薄嫩,很容易發生感染性疾病,這時除要加強母乳喂養外,還應該注意加強衛生,注意寶寶口腔及臍部的護理,按程序預防接種,幫助寶寶渡過“感染關”。 關于早產寶寶貧血問題,平安健康指出,胎兒在母體內,以骨髓外造血為主,直至胎生晚期才轉為骨髓造血,骨髓外造血逐漸減少,出生后則主要由骨髓造血。 早產寶寶貧血主要以面色、口唇、指趾甲蒼白為特征,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如造血物質缺乏、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紅細胞壽命縮短、體重增加快等。 不過,平安健康專家提醒家長們,早產寶寶出現貧血,在保證正常營養的情況下,一般不需治療。等到寶寶滿百天后,隨著其機體內紅細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恢復,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數又緩慢增加,至6個月時就可以恢復到正常值范圍。但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數仍不在正常值范圍內,父母就需要積極為寶寶尋求治療。 總之,對于這些早到的“天使”,爸媽們也不用過于擔心,聽從平安健康醫生專業建議,細心呵護,一定能夠守護寶寶茁壯成長,關于更多育兒知識或者健康問題,大家可以下載平安健康APP詳細了解。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