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12日電(史玉江 謝師民)當記者在新疆哈巴河縣庫勒拜鄉薩爾塔爾塔克太村見到巴合提別克·庫曼時,他正在制作室內烘烤制作冬不拉的配件。30歲的巴合提別克·庫曼制作樂器的動作非常利索,每一個配件放到模具里時,都恰到好處的吻合,歷經多年練就的技藝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示。在他忙完配件的烘烤后,為記者講述了如何成為一名冬不拉樂器匠人的歷程。  曾經夢想成為“武林高手” 巴合提別克·庫曼起初的夢想是學武術,爭當一名“武林高手”,并且為此他還專門在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二中學散打專業進行深造。期間,他非常刻苦,執著于學習散打技巧,通過努力,收獲頗豐,多次在烏魯木齊市舉辦的各類體育運動會上獲得了名次。 畢業后,對美好生活充滿向望的巴合提別克·庫曼,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時卻屢屢碰壁,但天性好強的他并沒有氣餒,及時調整了自己。他說:“當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沒有了方向時,沒有迷失,而是對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又重新進行了定位。”  找工作碰壁苦學樂器制作 古人云:“山窮水盡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現實并沒有遺棄這個豁達而又帥氣的小伙子。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在烏魯木齊開店的哈巴河縣冬不拉樂器制作藝人烏拉別克,老師的博學和精湛手藝深深觸動了他。當時,他就下定決心要學習冬不拉的制作技術,但要真正掌握一名制作工藝是談何容易,況且他還是一個“武夫”。 生性倔強的他毅然從頭學起,從冬不拉的選材、烘烤、粘合、打磨、雕刻、上色、晾干等每一道工序,他都認真的去學習、鉆研、提升,這一學就是5年。5年中,他經歷了太多的“風雨歲月”和“酸甜苦辣”,也讓他日見成熟和穩重。  制作的冬不拉在烏魯木齊打開市場 2015年,感覺時機和手藝都成熟的巴合提別克·庫曼在烏市天山區開了一店面,由于他制作的冬不拉精致美觀且音質非常準,深受冬不拉需求者的青睞,一舉打開了市場,連周邊的一些批發商都找到他,要求從那他進貨,他的貨源經常出現緊缺的情況。 但有些事往往事與愿違,當他的生意正朝著“順風順水”的方向發展時,2017年5月,母親的一個電話打破了他對美好生活前景期望的“平靜”。父親已去世多年,母親身體不太好,且還要照顧年老體弱的奶奶,家中幾十畝地的莊稼沒人管理…… 在事業和盡孝中選擇了后者 面對事業和孝心的雙重選擇時,他又選擇了盡孝,在很短時間內他結束了生意,回到家中擔起了種地和照顧老人的責任,在農閑之余,他又蓋起了兩間房子作為自己制作冬不拉的工作室,并配備了相關設備。他心中依然堅守著對制作冬不拉的那份執著和信念。 秋季農忙完成后,他又重新開始了冬不拉的制作,當一個個嶄新又飽含其心血的冬不拉出在他面前時,就像見到了多年未見的好友一樣,又煥起了他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和活力。 要這門手藝傳承并推廣下去 以前打交道的批發商一直通過電話和他聯系,表示要長期采購他的產品,另外,周邊的群眾和音樂愛好者也經常光顧他的工作室,生意依然異常的好!但他一直在恪守一個原則:每個月最多做50個,始終堅持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 “在把家安頓好后,打算在縣城找一個店面開一個實體店,現在能吃苦且愿意學習制作冬布拉的年青人越來越少了,想通過開店拓寬影響力,積極尋找有緣人,把這門手藝傳承并推廣下去。”巴合提別克·庫曼對未來充滿信心。(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