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AI產品或智能語音助手仍處于特別早期的階段蕭冰公司CEO李迪仍然認為,已經發展了十年的智能語音助手還遠未成熟
十年前,蘋果的Siri正式推出,作為智能手機的語音助手,掀起了一股浪潮從智能手機,智能音箱,到智能手表,智能耳機,甚至當下的智能汽車浪潮,語音助手已經成為標配,各路科技巨頭也在規劃布局
2013年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李迪,也推出了智能助手蕭冰,成為蕭冰之父最近幾天,在搜狐科技新欄目《AI 十二談》第一期直播中,作為嘉賓之一的李迪表示,自己經常使用智能語音助手,而蕭冰正是探索智能語音助手終極形態的產物
但是智能語音助手的最終形態是什么呢李迪說,很難定義是完成任務,還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才是最好的助手很難說每個用戶有不同的需求
這種不明確的定義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智能語音助手發展緩慢,人工智能智障的吐槽暴露了其發展中的問題目前幾乎所有的智能語音助手都是靠關鍵詞來喚醒的,但偶爾也會失敗
不過,李迪表示,智能語音助手最好的方式就是不需要喚醒文字他們應該能夠判斷人們是否像人一樣與他們交流,同時,他們可以在與人交流的同時保持傾聽和交談這就是所謂的全雙工模式這在今天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準確性可能沒有用戶預期的那么好
李迪的感受是,用戶對智能語音助手的期望其實更高他認為,Siri更大的價值在于試圖給智能語音助手一個相對擬人化的定位,這為用戶創造了非常高的科幻期待我們一直在為這個期望而奮斗,努力實現,但這條路還很長很長
李迪還分析了智能語音助手答非所問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個因素一是智能語音助手的交互場景缺乏彈性空間,難以判斷答案的好壞,數據與訓練之間難以形成交互回路
其次,在與智能語音助手交互時,所獲得的各種知識和事實所占的比例很小,更多的時候是意見,但意見沒有對錯之分,分支很多,給智能語音助手的培訓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另外,測試人員的心態也很重要如果測試人員一直問智能助手問題,語音助手通常表現不佳
雖然智能語音助手還存在很多問題,但目前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深化語音交互也被認為是新一代的人機交互這伴伴隨著新的問題如何看待智能語音助手的定位
如果定位為助理,容忍度不會特別高,但如果定位為朋友,容忍度會更高李迪說,當我們認為交互是一個系統的時候,我們就會物化它,所以不會關注它的其他方面,我們的容忍度會低很多,防備度會高很多當它被視為有知覺的存在時,它可以成為一個平等的互動對象
他認為,對于智能語音助手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交互時間越長越好,交互中的話題覆蓋越豐富,人的狀態越好,越放松當越來越多的人與智能語音助手進行交互時,其話題分布也越來越接近他人的交互話題分布,說明語音助手越來越被當作人來對待
可是,不可否認的是,智能語音助手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但也存在倫理和隱私問題。李迪提到,AI倫理在國際上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不清楚數據應該如何使用,是否應該由企業自己監管或者監管什么,數據是否可以從企業A走向企業B或者研究機構B.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只能靠自己的自律他說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