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個城市第二輪集中供地8月4日啟動在此之前,征地銷售比例不超過40%的規則已經悄然運行在規模化與品質需求的平衡中,不拿地后悔三天,拿地后悔三年的焦慮在房企間蔓延
中智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前7個月,百強房企土地收購總額為18057億元,同比下降3%翻看上半年房地產企業新增增加值100強榜單,可以發現部分top 10房地產企業的征地投資在收縮比如恒大上半年新增產值只有234.8億元,還不到今年月均銷售額的一半缺乏補貨動力的背后是安全意識,現金流的穩定壓倒了擴張的欲望
房地產企業拓展業務面臨的挑戰可謂前所未有實行了十幾年的熟悉套路已經不再高效,內外行業的基本面迫使掌舵的房企做出新的判斷和選擇
減少征地投資不是房企緩解資金緊張的首選,更多的是戰略選擇RealData高級分析師潘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目前的行業形勢下,房企將同時關注土地收益率和資金流的穩定性在一些核心城市的戰略布局中,資金流穩定的權重會超過收益率
房企投資謹慎
從股權獲得的土地數量來看,據嘉里統計,今年上半年,TOP20房企股權投資金額近2600億元,占百強房企的48%。
在重點深耕戰略下,上半年百強企業30%的貨銷比超過60%,主要集中在房企區域深耕比如大家和越秀分別聚焦長三角和大灣區投資,上半年新增商品價值占去年全規模銷售額的110%以上鐘君,綠城,德信受益于集中供地,貨銷比也超過70%此外,在差異化投資策略下,尚坤和力高積極覆蓋核心三四線城市的倉位
總體來看,在資金補充充裕,財務指標優化的背景下,龍頭房企的投資步伐將放緩核心城市第二輪,第三輪集中供地將成為中小房企投資的窗口期據凱瑞介紹,大型房企的策略仍是以首輪集中土地拍賣為重點一方面,資金優勢可以搶先,另一方面,搶第一輪雙集中的土地不僅可以形成年底的部分可售價值,還可以為第二輪和第三輪投資策略提供更多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公開數據顯示,7月以來,白城土地成交面積環比下降40.8%,連續三周明顯低于季節性。
成交量下降是土地市場的結構性和節奏性因素造成的由于第一批集中供地于6月份結束,第二批集中供地于8月份開始,7月份成為22個城市集中供地的‘真空期’,導致7月份土地交易量大幅下降潘浩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存在季節性波動,過去5年7月的土地交易量逐月下降
但是,總的來說,房企的征地積極性確實在下降。在中國手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劉水看來,在政策方面,紅線等三條紅線,兩集中賣地,賣地比例40%政策督促企業量入為出,謹慎拿地,在市場方面,城市投資的風險顯著增加,而faul
多輪嚴厲調控政策的出臺,讓房企重塑了發展邏輯劉水表示,在融資受阻和土地集中供應的銷售壓力下,房地產企業將更加依賴經營現金流堅持加大營銷力度,還錢是爭取資金支持的關鍵
根據各房企公布的數據,頭部房企的回報率保持在90%左右比如2021年上半年,恒大的銷售回頭率高達90%,與2020年基本持平,截至2020年底,碧桂園銷售退貨率連續五年超過90%,2020年,中海銷售退貨率將達到95%
從銷售來看,多項監管政策導致房企融資渠道收緊,房企對銷售回報的依賴加深可是,從去年初到年中,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1個百分點左右潘浩表示,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房企將銷售回報作為經營管理的核心指標,2020年頭部房企的回報率將達到平均90%的水平,其中部分房企達到95%和97%
不難看出,房企開始做出新的布局,從過去單純的規模排位競爭,轉向更加注重規模,效益,風險防范的均衡發展有鑒于此,潘浩認為,房地產企業的規模效應在邊際遞減,但不會收縮過快,有規模的房地產企業會在穩定的基礎上加快資產和存貨的周轉效率伴隨著行業馬太效應的增強,中小房企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留給他們的時間和機會也越來越少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