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導體在新能源革命與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雙重驅動下,正經歷一場從技術攻堅到市場爆發的臨界點躍遷。盡管宏觀經濟承壓,這一賽道卻以超40%的復合增長率逆勢狂飆,尤其是中國市場規模預計年內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少見的增長極。
國際巨頭加速技術迭代,國內企業在器件研發與產業鏈整合中取得突破,推動車規級產品與高頻應用發展。通過材料創新與產能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正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長新引擎。本次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半導體展區將集中展示半導體行業技術突破及產業化成果,同期舉辦的第三代半導體技術與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也將邀請來自意法半導體、英飛凌等企業行業專家,深度解析第三代半導體在高壓高頻場景下的技術突破與市場機遇。
01 千億市場重構全球半導體格局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SiC與GaN憑借高頻、高功率、低損耗的特性,成為支撐800V 高壓平臺、車規級快充及數據中心能效升級的核心材料。據集邦咨詢預測,2026 年碳化硅功率元件市場規模將達53.3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35%;而2024年全球氮化鎵半導體器件市場規模達16.8億美元,預計在2024-2029年預測期內將以21.6%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在消費電子領域,GaN 技術已形成主導地位。手機端已實現240W超高功率快充,主流旗艦機型普遍標配120W 以上GaN充電器,功率密度達1.03W/cc,充電效率提升至98%。在車載應用端,100V GaN 器件憑借低導通電阻特性,使11kW 以下車載充電器的轉換效率突破98%,單臺車續航提升可達50公里。與之相對,SiC 則在高壓場景中持續突破,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的800V高壓平臺加速SiC 滲透,SiC模塊也已應用于1000kW級兆瓦閃充設備,實現5分鐘補能400公里的超快充體驗,推動充電樁市場向液冷超充技術迭代。
在產業鏈建設方面,精細化產能布局與技術創新實現聯動。意法半導體與三安光電聯合投建的重慶8英寸SiC晶圓廠實現規模化量產;天科合達通過6 英寸超薄襯底技術及產能擴張,協同產業鏈伙伴支撐主驅逆變器產能逐步提升。同時,產能軍備競賽已形成差異化路徑:國際巨頭聚焦8英寸技術代際跨越,英飛凌(展位號:N5.501)斥資20億歐元擴建馬來西亞GaN-on-Si產線,VIS代工廠的650V GaN-on-QST技術產能利用率突破80%;本土企業則構建垂直整合生態體系,如無錫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設立120億元專項基金,吸引華潤微、士蘭微(展位號:N4.705)等企業入駐,形成從設計、外延到制造的全鏈條布局。
縱觀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生態,襯底生長與外延質量控制被認為是技術制勝的核心,但功率器件的作用同樣重要,正是其實現了材料優異特性到終端應用的轉化。因此,國際國內各大廠商也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的研發方面持續投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驚喜的成果。
02 SiC MOSFET的技術革命與性能突圍
作為核心器件的SiC MOSFET正在以性能迭代推動著電力電子系統的革新。憑借高耐壓、低損耗和耐高溫等特性,SiC MOSFET為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智能電網等高壓高頻場景提供顛覆性解決方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SiC MOSFET可將主驅逆變器效率提升至99%,續航增加5%-10%,同時適配800V高壓平臺,推動350kW超充技術普及。光伏逆變器與儲能系統中,其高頻特性可減少無源器件體積,系統效率提升1%-2%,為清潔能源系統提供關鍵器件支撐。
國際半導體龍頭企業加速推進SiC MOSFET技術迭代。意法半導體于近期推出第四代STPOWER SiC MOSFET技術。在滿足汽車和工業市場需求的同時,意法半導體還針對電動汽車電驅系統的關鍵部件逆變器特別優化了第四代技術。其新SiC MOSFET產品有750V和1200V兩個電壓等級,能夠分別提高400V和800V電動汽車平臺電驅逆變器的能效和性能。中型和緊湊車型是兩個重要的汽車細分市場。
中國企業在SiC MOSFET領域也在實現多點突破。清純半導體推出的SiC MOSFET,電阻為3.5mOmega;,擊穿電壓不低于1600V。通過設計和工藝的改進,清純半導體完成對芯片電流路徑上高溫分布電阻的優化,特別是溝道電阻與N型區電阻的折中設計,實現了優秀的電阻溫度系數,175℃下芯片導通電阻僅為室溫下電阻的1.5倍。
泰科天潤則聚焦車規級產品的技術突圍,其1200V/80mOmega; SiC MOSFET閾值電壓達3.5V,雪崩能量超1000mJ,擊穿電壓突破1500V,高溫工況下導通損耗穩定性優于同類產品。針對主驅場景開發的1200V/15mOmega; MOSFET已進入驗證階段,并規劃650V至2000V全電壓平臺產品矩陣。
湖南三安則憑借全產業鏈整合優勢推出多款產品。針對工業級市場,湖南三安的1200V20mOmega;/32mOmega;/75mOmega;,650V27mOmega;/50mOmega;及1700V 1Omega; SiC MOSFET已實現量產;面向車規級市場,車載充電機、空調壓縮機用SiC MOSFET也實現小批量出貨,主驅逆變器用SiC MOSFET已在重點新能源汽車客戶處導入可靠性驗證。
縱觀全球SiC MOSFET產業格局,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的共振正推動行業進入加速滲透期。隨著新能源汽車800V高壓平臺普及和光伏儲能裝機量激增(2025年有望超200GW),SiC MOSFET的高頻、高效特性將驅動電力電子系統向輕量化、高密度方向演進。
03 GaN功率器件的性能躍升與應用擴張
近年來,GaN功率器件通過材料體系創新、器件結構優化與先進工藝集成,實現了關鍵性能指標的跨越式發展。各大企業相繼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密度集成封裝技術方案,成功突破500kHz高頻開關瓶頸,系統整體損耗降低達80%。通過引入雙面散熱封裝架構,功率密度較傳統方案提升20%以上,為新能源、AI算力等新興領域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英飛凌近期發布了全新一代氮化鎵產品CoolGaN G3和CoolGaN G5系列,采用英飛凌自主研發的高性能8英寸晶圓工藝制造,將氮化鎵的應用范圍擴大到40V至700V。CoolGaN G3系列覆蓋60V、80V、100V和120V電壓等級,以及40V雙向開關(BDS)器件,主要面向電機驅動、電信、數據中心、太陽能和消費應用。CoolGaN G5系列基于GIT(Gate Injection Transistor,柵注入晶體管)技術推出新一代650V晶體管,以及基于G5的IPS驅動產品,適用于消費、數據中心、工業和太陽能領域的應用。
國內廠商同步加速技術突破。英諾賽科近期推出100V增強型GaN功率器件INN100EA035A,通過雙面散熱封裝與優化設計,重新定義了電源系統的性能邊界。INN100EA035A 采用Topside cooling En-FCLGA封裝,為業界優質P2P Silicon MOS 100V氮化鎵的量產產品,導通電阻極值為3.5mOmega;,雙面散熱,且具有低導阻、低柵極電荷、低開關損耗以及零反向恢復電荷等特點,這一特性對于效率要求極高的AI和48V電源應用尤為重要。
鎵未來公司推出了具備內部絕緣功能的新型封裝功率氮化鎵器件產品,內絕緣即封裝體的散熱基板與內部的功率芯片以及所有的外部管腳電氣隔離。這一系列封裝產品既保留了功率氮化鎵器件可以提升系統功率轉換效率的優勢,又可以幫助客戶簡化系統散熱設計節省成本,還實現了系統功率密度的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可以滿足車規級以及對可靠性要求高的工業級應用(比如光伏微逆、數據中心電源等)的需求。
隨著GaN功率器件在開關頻率、功率密度和系統效率等核心指標上持續突破,其應用版圖已從消費電子快充快速延伸至新能源汽車、智能光伏(系統效率突破99%)及AI算力基礎設施等戰略領域。據行業預測,受益于技術成熟度提升與規模化應用加速,全球GaN功率器件市場規模將于2025年突破百億美元量級,形成覆蓋材料制備、芯片設計、封裝測試到系統應用的完整產業生態。
咨詢公司Yole預測,2029年全球SiC/GaN功率器件市場規模將突破120億美元,其中電動汽車主驅逆變器、AI算力電源、智能電網將成為千億級增量市場。這場由寬禁帶材料引領的能源效率革命,正通過功率器件的系統級創新,重構全球半導體價值鏈的競爭格局。
04 總結
第三代半導體以碳化硅和氮化鎵(GaN)為核心,憑借高頻、高功率、低損耗特性,正引領新能源革命與產業鏈變革。全球市場高速增長,預計2026年SiC功率元件規模達53.3億美元,GaN器件2024年達16.8億美元。SiC在新能源汽車800V高壓平臺、光伏儲能等領域突破顯著,主驅逆變器效率提升至99%;GaN主導消費電子快充,實現240W超高功率與98%轉換效率。國際巨頭加速技術迭代,國內企業如清純半導體、英諾賽科等在器件研發與產業鏈整合中取得突破,推動車規級產品與高頻應用發展。第三代半導體通過材料創新與產能布局,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長新引擎。
作為全球電子行業的重要展會,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始終致力于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本屆展示面積將超10萬平方米,匯聚近1,800 家展商,預計吸引80,000+專業觀眾,通過展覽與論壇的深度融合,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交流合作平臺。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