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新興威士忌產區的新酒廠多數走了這樣一條道路。在深入研究各種威士忌獎項及評委的喜好后,將特定產品送去各大威士忌獎項參評。隨后挾得獎之威,轉戰國內市場。而本土市場的消費者,往往也因為本國威士忌得到了國際專家的肯定,掀起一陣熱潮。 
這樣的作法,短期內能在獎項的強力背書下,迅速打開知名度,收獲一波威士忌愛好者的追捧。但長期來看,一個威士忌品牌,一家全新的酒廠能否真正立足,還是要看普通消費者對產的真實反饋。是否愿意花真金白銀來購買產品,而不是品鑒會上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第一次購買后,是否還會產生復購,而不單單是為了所謂的情懷與民族自豪當一波韭菜。這樣最真實的市場反應,才代表了一家新酒廠是不是真正立穩了腳跟。 
或許正是基于這樣的考量,不少中國酒廠開始從品鑒室里走出去。走向更多能接觸到普通消費者的場景去。專業的威士忌展會,民間的愛好者活動,直至一些與威士忌并不怎么直接相關的活動現場。這其中也不乏一些酒廠走的更遠些,甚至直接去到了威士忌的故鄉英國。這就好比一家英國瓷器生產商,做了一批青花瓷,送到了中國景德鎮,接受那邊的消費者與專家的評判。這是一條收益與風險同樣巨大的道路。走這樣一條道路,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需要對自身產品的信心。 
來自山東煙臺的吉斯波爾卻偏偏選擇了這條路。今年3月底,他們再一次來到倫敦Whisky Live,接受威士忌誕生地及全球威士忌愛好者們的檢驗。而這已經是他們第二次參加這場由全球最權威的威士忌雜志《Whisky Magazine》主辦的展會了,而今年也恰逢這場盛會的25周年慶。去年吉斯波爾作為中國威士忌的唯一代表,恍如1932年的劉長春 孤身參加洛杉磯奧運那樣略顯悲壯。所幸今年吉斯波爾不再孤單,有了同樣來自中國的大芹酒廠相伴。 作為第二年的參展商,吉斯波爾在倫敦有不少“老朋友”。他們拿著去年在展臺拍攝的照片,焦急的在會場尋找著帶有東方韻味的威士忌。在略過了一眾知名品牌的展位,終于找到吉斯波爾之后,每個人似乎都松了口氣。去年驚鴻一瞥后牽掛了一年的神秘東方酒廠今年還是來了。緊隨其后的就是直接開啟買買買模式。兩天的展會,吉斯波爾帶去的產品銷售一空。展會首日,就有不少當地的愛好者提出要購買樣品。最后甚至連現場品鑒剩余的半瓶酒,都被熱情的英國威士忌愛好者買了回去。 
他們癡迷于神秘優雅的檀香,也為細膩綿柔的中式泥煤所傾倒。山崳泥煤威士忌讓他們認識了并不凌冽,卻依然獨具個性的中國泥煤的風味。他們坦言,是吉斯波爾的山崳,讓他們重新認識了泥煤威士忌,原來泥煤并不只有刺激的消毒水味兒。而蒙古櫟 賦予昆全的檀香風味更讓他們念念不忘。 
連昆鈴瓶、雕堡瓶及芝櫻瓶,這些與蘇格蘭傳統威士忌瓶身設計大異其趣的酒瓶,也成了他們競相追逐的目標。曾帶領中國威士忌酒廠集體參加日本酒展的小支老師,也對英國消費者對吉斯波爾的熱情表示驚訝。 
這或許是過去的Whisky Live上很難見到的景象。一個個身穿蘇格蘭裙 的英國威士忌愛好者,圍在一個寫滿中文的中國威士忌攤位前。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品鑒杯,想嘗試展臺上幾乎每一款產品。是的,對他們而言,遙遠的東方居然也有人在釀造威士忌,這件事足以讓他們癡迷。而對吉斯波爾而言,無論這些來自威士忌故鄉的愛好者是因為獵奇,還是嘗鮮才來品嘗自己的威士忌,能讓他們喝到來自中國的威士忌,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事實證明,這些來自威士忌誕生地的愛好者們,很喜歡這些來自中國的,有著自己鮮明個性,與傳統蘇格蘭威士忌風味不太一樣的威士忌。 
這一刻,“東方香、國威桶,享受中國味道”似乎也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成了一個實實在在,值得追逐奮斗的目標。讓異國他鄉的威士忌愛好者們喝到來自中國的威士忌,讓他們重新認識中國威士忌,從而對中國威士忌產生信心。這是所有如吉斯波爾這樣的新晉中國威士忌酒廠的心愿和目標。只是吉斯波爾的想法可能要更遠大一些。他們的英國公司倫敦圣堡樂已注冊完成,同時也已經在英國找尋到了意向合作代理商。中國威士忌正式出口英國,正在一步步成為事實。 
在以蘇格蘭為首的傳統威士忌產區的包圍下,如吉斯波爾這樣的中國威士忌酒廠,開始以差異化,特色化的產品,一步步占領屬于自己的市場。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威士忌真正獲得海外市場肯定的可能。只有來自中國的威士忌真正獲得普通消費者的肯定,到這個時候,中國威士忌才算真正獲得了屬于自己的成功。吉斯波爾在Whisky Live London上的成功,以及英國公司的成立,或許可以看成屬于中國威士忌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威士忌酒廠走到這條道路上來,讓海外的威士忌愛好者和消費者認識更多來自中國的威士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