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利用AI工具輔助寫作已成為普遍現象。近六成高校師生頻繁使用生成式AI,其中近三成學生主要用于寫論文或作業,極大地提高了寫作效率。 然而,AI工具的濫用也引發了學術誠信危機。部分學生直接復制粘貼AI生成的內容,甚至利用AI偽造研究數據和實驗圖片,嚴重違背了學術道德。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學術研究的嚴肅性,也影響了學生的個人聲譽和未來發展。 為應對這一挑戰,多所高校紛紛出臺AI工具使用規范。復旦大學等高校明確規定了AI工具的使用范圍和禁止行為,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聲明AI使用情況,并加強對論文的智能生成內容檢測。這些措施旨在引導學生合理使用AI工具,維護學術誠信,促進健康學術環境的構建。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409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11.2萬余家,從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近五年間,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并在2024年達到頂峰,為超過90.5萬余家。 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以61.4萬余家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排在其后的是江蘇省、北京市、山東省和浙江省,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分別為約32.7萬余家、32.2萬余家、28.4萬余家和24.5萬余家。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2.27%。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