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加速轉型的浪潮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正迎來新一輪技術迭代與市場擴容。作為汽車智能座艙的核心部件之一,車載顯示蓋板行業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成為產業鏈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據匯睿咨詢預測,2024年全球車載顯示蓋板市場規模已達11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6%,而中國企業在其中的市場份額與技術話語權持續攀升。 
在此背景下,全球玻璃蓋板龍頭伯恩光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4年,其車載業務業績同比大幅增長61.93%,產線產能長期飽和,訂單周期已排至2032年,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典型縮影。 政策紅利釋放,產業鏈協同效應凸顯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密集落地為車載零部件企業提供了廣闊舞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推動智能網聯技術突破,支持車載顯示、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廣東省“十四五”規劃亦將惠州市列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區域,強化基礎設施與產業配套建設。 伯恩光學扎根惠州16年,累計投資超400億元,建成4個先進生產基地,正是這一政策導向的受益者。惠陽區政府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環保技術創新(如嚴格實施廢水廢氣處理標準),為伯恩光學等企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土壤。2024年,其永湖車載玻璃項目二期投產,年產能達3000萬片,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車蓋板供應商之一。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企業年均超10億港元的研發投入與超萬名工程團隊的支撐。伯恩光學車載事業部負責人透露,其產品已從單一防護功能向“感知+交互”延伸,例如參與行業首發的藍寶石AR-HUD材質研發,助力車企實現更沉浸的智能駕駛體驗。 全球化布局:從“本土制造”到“全球制造” 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全球化進程,正從整車出口向零部件體系輸出深化。伯恩光學的訂單結構變化印證了這一趨勢:2024年,其客戶已覆蓋國內造車新勢力、傳統德系車企及北美新能源品牌,且海外訂單占比持續提升。 伯恩光學的爆發式增長,折射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從“成本優勢”向“技術驅動”轉型的成功路徑。隨著L4級自動駕駛技術臨近商用,車載屏幕將進一步向“交互終端”演進。伯恩光學已提前布局激光雷達(LiDAR)蓋板與柔性屏技術,探索陶瓷、藍寶石等新材料應用。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下,伯恩光學的成長軌跡不僅是一家企業的突圍史,更是中國汽車產業鏈向高端化、全球化進階的縮影。它的經驗表明:唯有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以生態協同為支撐,方能在這場全球智造競賽中占據制高點。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