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汽車的海外版圖正在加速更新,出海已然不再是新鮮話題。然而,中國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如何邁入高質量出海的新階段,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優質供應商如何更高質量的“引進來”,全球供應鏈如何建設與管理,仍然是當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2025年1月14日,由蓋世汽車主辦的“第六屆汽車新供應鏈大會”重磅開幕。此次活動為期兩天,在首日的論壇上,來自產業鏈各環節的嘉賓們圍繞“共建生態,協同出海”這一核心議題,共同探討和分享了外資全球化布局及本土企業供應鏈出海的創新成果與前沿實踐,助力汽車全球供應鏈的發展和重塑,為中國品牌出海帶來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續的海外供應鏈解決之道。
值得關注的是,活動次日,大會將特別組織近200位攜項目而來的采購負責人與近500家高質供應商進行商務洽談,促進上下游資源的高效合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基本情況
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交出了很好的成績單。據中汽協數據,2024年,乘用車銷量達到2756.3萬輛,同比增長5.8%,且新能源和出口市場銷量保持非常快速的增長。
自主品牌的份額進一步提高。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797萬輛,同比增長23.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65.2%,銷量占有率比上年提升9.2個百分點。
蓋世汽車CEO周曉鶯表示,自主品牌的產品競爭力在不斷提升,主要體現在良好的產品技術配置、新穎的外觀造型,還有定價優勢方面,非常能贏得市場的青睞和消費者的喜歡。
蓋世汽車CEO周曉鶯
當然她也指出,整個市場也受益于現在政策的推動,包括以舊換新的政策,包括地方報廢更新政策,加速了現在更新換代的速度。另外新能源的基建,補能換電的生態體系,也是燎原之勢,不管去中國任何地方,包括新疆、西藏很多地方,開能源車都是暢通無比的。
中國汽車供應鏈產業發展洞察
那么,自主品牌的份額究竟將如何變化?針對此,蓋世汽車研究院副總裁王顯斌表示,自主品牌份額有望在2030年達到80%左右。
他指出,從2026年開始,很多合資企業新的平臺規劃出臺之后,相信應該有一定的競爭力,但確實由于中國產能規模足夠大,未來終端的市場格局會分化,車企玩家將有可能逐漸演變為未來汽車制造商、生態品牌服務商、細分市場產品領先者和汽車代工商四種形態。
蓋世汽車研究院副總裁王顯斌
“比如說現在可以看到,很多頭部的企業,比如比亞迪、特斯拉、長安、吉利,未來會有非常強勢的品牌和技術的輸出,有非常強勢的核心供應鏈的整合。另外在今天新的賽道里面涌現出類似于小米、華為的生態企業,未來也會在這個格局中有一個生態品牌的站位。”他補充道。
共建生態,協同出海
近幾年,自主品牌出海勢頭很猛。舉例來說,2024年,長安汽車出口銷量達53萬輛,同比增長47.9%,較行業高出24個百分點。
據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張曉宇表示:“基于東南亞市場、獨聯體、歐洲、中南美和中東非,也就是我們目前五大分布區域,我們的總體策略,是基于長期本地的以及綠色的,還要完全企業責任ESG,在這個情況下通過產品渠道和服務的提升來實現增量的達成。”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張曉宇
他指出,全球化的營銷需要就地化的技術支持能力以及服務能力,“我們除了傳統的以研發為主的過往的全球化之外,就地化的工程服務支持進行快速的補齊。我們要實現的是面向供應鏈本地一體化的部署,加大本地化的采購,同時有數字化的轉型。”
協同出海,打造更具高韌性的汽車供應鏈
在自主品牌出海的同時,供應商們也將目標瞄向海外市場,且已行動起來。
供應商為何要出海?沃爾沃汽車亞太區供應鏈副總裁李海認為,第一個原因是利潤高,“在這邊卷得沒有利潤了,出去有更好的利潤”;第二個原因是能夠避免單一市場的風險,“因為主機廠有這個要求,我們已經很明確提出我們將不會有跨州的運輸,我們不可能用一個點供全球,我相信這是整個汽車行業的趨勢,供應商必須走出國門,拿到全球的市場。”
沃爾沃汽車亞太區供應鏈副總裁李海
當然,正如他所言,出海供應商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怎么能夠讓自己的產品適合于國外的市場,供應鏈怎么去生產怎么本地化,這都是特別大的挑戰。不過他也指出,如今很多供應商采取了很多很好的措施,例如建立全球的管理系統等等。
如何打造快速、彈性、高效的供應鏈網絡
如何打造快速、彈性、高效的供應鏈?安道拓亞洲副總裁兼亞太區首席運營官Stewart Johnstone指出,強勁供應鏈有三大關鍵因素,包括立足本地、垂直整合和合作共贏。
安道拓亞洲副總裁兼亞太區首席運營官Stewart Johnstone
他表示:“我們現在的思維和很多主機廠是一樣的,我們需要立足本地,關鍵零部件需要本地化生產,才能提高供應鏈的效率,降低供應的風險。我們還要進行垂直整合,識別供應的風險,進行敏捷、高質量的交付。關于合作共贏,中國供應鏈基地現在向海外轉移,我們希望中外供應商能夠進行合作,加碼本地制造,降低供應鏈的風險,這樣才能提高彈性,實現更好的客戶服務。”
高端對話:共建生態:打造高效、協同、可持續的供應鏈體系
隨著電動化、智能化以及網聯化等趨勢的加速推進,傳統汽車產業鏈面臨著巨大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構建一個高效、協同且可持續發展的汽車供應鏈體系,不僅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更是實現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重要支撐。
圍繞這一話題,蓋世汽車CEO周曉鶯作為主持嘉賓組織吉利汽車研究院新能源開發中心資深總工程師郭夢夢、佩卡中國采購總監曹莉瑩、大陸集團汽車子集團亞太區采購部負責人陳琰、保隆科技供應鏈發展中心總經理汪超、毫厘智能總裁金水祥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為與會嘉賓提供了更多行業靈感,為現場企業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和啟示。
飛行汽車供應鏈的跨域融合
如今,低空經濟這一藍海市場,正逐漸“洶涌”起來。飛行汽車作為其中的重要載體之一,熱度更是狂飆。小鵬匯天是重磅玩家之一,據悉目前,小鵬匯天“陸地航母”已經收獲了超過3,000臺超前預訂訂單,并計劃于2026年開始交付”。
小鵬匯天采購高級總監黃穎
小鵬匯天采購高級總監黃穎表示,飛行汽車主要是汽車和航空組成,說起來簡單,但是全球并沒有一個現成的飛行汽車供應鏈,現在有汽車,也有航空,但是不能獨立完成今天低空經濟這樣的事業,這里面有很多創新的點需要去做。“飛行汽車上面有大量全新的零件是需要我們開發的,包括不限于分離結合,集成式的操縱桿,包括機翼折疊、傾轉、飛控,這些都是原來汽車和航空的貨架產品無法滿足的一些領域。這也是小鵬匯天進行大量的技術投入的原因所在。”
供應鏈競爭力的最佳協同
德納北亞太區采購總監李海瑩提到,汽車行業要擺脫低成本的廝殺,做好可持續性的供應鏈,“過去幾年,大家單一地在討論成本廝殺,一些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或者一些傳統資源類型的售賣,我想這不會特別長久。當然,我們也看到,這幾年,國內的優秀廠商本身有非常強的創新技術能力,又有自己獨立的研發自主的能力,自己的IP,包括做出自己產品的附加值,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是單一的成本,而是綜合的能力,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中國廠商在逐步加強或者不斷進行優秀蛻變,最終從一個底端的、低成本的售賣走向了高附加值能力的售賣。”
德納北亞太區采購總監李海瑩
她還提到要提高供應鏈的反脆弱性,“我們從最初講供應鏈的彈性、韌性,已經在講反脆弱性,不管做國內的業務還是出口的業務,我們希望供應商,能夠從之前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到能夠利用一些信息和數據源做好預判、抗風險甚至說具備反脆弱供應鏈的管理能力。”
質量賦能供應鏈效率提升
國際汽車質量標準化協會理事長、吉利雷達CQO、質量與用戶服務負責人徐華表示,供應商要有質量競爭力。“我們出海有成本競爭力,我們可能也有敏捷競爭力,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要我們有質量競爭力。通過這種高質量發展來保證整個產業良性健康往前發展。”
國際汽車質量標準化協會理事長、吉利雷達CQO、質量與用戶服務負責人徐華
至于如何構建這種質量競爭力?他認為,非常重要的一個點,是提升面向整車廠的快速配合能力,“整車廠,可能大家講怎么樣關注用戶,供應鏈因為隔著整車廠,不是ToC的,而是ToB的,這種情況下,和整車廠的快速配合能力就變得特別重要。”
出海邁入新階段,物流規劃助力海外運營
延鋒座椅物流規劃總監胡斐重點強調了物流規劃對于出海的重要性,“如今,物流規劃已從之前傳統包裝、運輸、倉儲的管理角色,進化到貫穿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端到端供應鏈涉及所有的管理內容,在這個過程當中唯有擁抱變化,支持公司的制造出海。”
延鋒座椅物流規劃總監胡斐
在她看來,具體要從三個維度切入,一是理解區域特點、識別區域管理差異、建立區域規范管理,“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中國的管理經驗完全復制到海外”;二是過程跟蹤與檢查,適時復盤,識別運營異常及優化路徑,關注重點項目以及正結果,“如果過程當中識別出過程的輸出和我們之前的預期有差異,我們會及時的觸發復盤”;三是熟悉區域差異文化,支持本地核心團隊能力提升。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供應鏈協同競爭能力
馬勒亞太區集團采購采購總監劉長忠則提到,供應鏈透明度是出海前必要的準備之一,“透明度就是在數據,所有的數據必須要向中國的總部透明,就像我們現在所有的數據一定要向歐洲的總部透明,歐洲的電腦一敲這邊的采購都知道了,反過來也是一樣。”
馬勒亞太區集團采購采購總監劉長忠
還有數字化采購,劉長忠表示:“我們公司做的是所有數據采購要去做定點的,做詢價的,在系統里可以查到,保證這些數據不是藏在自己的抽屜里。”
供應鏈透明和共贏
蔚來供應鏈戰略負責人amp;高級總監童威坦言,主機廠要干得好,供應鏈肯定要領先,供應鏈不領先,只靠自己肯定干不好,“供應鏈怎么叫領先?要有能力做價值挖掘,而不只是壓榨你的供應鏈。”
蔚來供應鏈戰略負責人amp;高級總監童威
在他看來,主機廠與供應鏈要協同。
首先,要明確透明、雙贏是基礎和基本原則,“透明是雙向的,他對你透明,你要對他透明,單向的事情不長久,一旦透明就可以減少很多博弈。”
其次,在價值鏈重構的共同認知上進行要素合作。“大家要意識到價值鏈都在重構,有些供應鏈企業抱著老的傳統,覺得我的產品非買不可,我就是交給你一個黑盒子,你愛買不買,大家就沒有辦法合作。因為整個行業都在重構,我們要參與到這個重構,在重構的認知上大家一起做合作,很多事情迎刃而解。”
另外,要站在原子級視角來共同優化成本。“降本我們的看法一定要放在原子級去做,這樣供應鏈才有規模效應。對于主機廠來說有更好的靈活度做差異化和個性化,只買你一個系統怎么做個性化,差異化,而且沒有規模優勢,成本降不下來。”
此外,尊重和借助供應鏈的優勢,共同提升運營效率。“基于產品的迭代速度,還有和供應鏈耦合,深度定義我們研發哪些應該自研哪些共研,哪些和合作伙伴定制,哪些市場化采購,把標準定義了,很多產品非常好選擇,不同資源去干這個事情,用好供應鏈的能力,這個事情非常有效率。”
全球視野,本土行動:打造深度本地化的全球企業——供應鏈端的實踐與思考
海力達采購總監張悅重點講述了深度本地化為客戶帶來的價值,“為什么做深度本地化?我們的目的是高效、持久在本地市場實現企業經營目標,要突顯兩個字,一個是高效,一個是持久。”
海力達采購總監張悅
從具體維度來看,一個是決策本地化,一個是研發本地化。
張悅表示:“決策本地化并不是說我們本地的BU有100%的決定權,可以不顧總部的控制做一些自己的決定,這個決策本地化意義在于,我們企業的股東,最高的股東管理層本身就對當地本地化市場有深刻的理解,可以適應本地市場的潮流,跟上本地市場的頻率,能幫助我們的local決策團隊協調各地的資源,更好的服務本地客戶。”
而研發本地化,也不是說在本地招幾個工程師,成立研發團隊,自己在那里閉門造車,“我們本地自主研發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說的比較粗淺一點,我們能夠自己設計東西,我們還要有能力把我們的活派給在其他幾個地區的兄弟單位,我們能夠覆蓋所有集團的研發優勢,攻克某一個技術難點,這才是真正的研發本地化。”張悅補充道。
出海形勢下的供應鏈質量管理探索
安通林中國質量總監閆妮則提到了數字化平臺的重要性,“打造數字化的平臺,其實是整個供應鏈共同的需求,從質量的角度為什么特別重要?一方面易于追溯,還有非常重要的點是預防,我們并不是事后解決問題,我們希望前面發現問題,并且預防這個問題的發生。當你的數據,你的追溯是分散的,這個工作是沒有辦法完成的,而搭建一個全球化的質量數字化平臺,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安通林中國質量總監閆妮
她指出,安通林一直在推行數字化平臺,“因為我們每家生產制造的系統SAP是共通的,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更容易搭建自己質量的數字化管理平臺。”
扎根價值,共赴山海——汽車價值鏈航海行動的實踐與探索
吉利汽車研究院新能源開發中心資深總工程師郭夢夢透露,吉利一直努力探索其稱之為鍵合式的產業生態系統。
吉利汽車研究院新能源開發中心資深總工程師郭夢夢
據其介紹,就此,吉利已經做了很多探索,“我們和行業內企業有合資的模式,也有聯合的創新中心,產業上的一種聯合體,包括有一些新的產品或者技術大家聯合開發的聯合實驗室,還有我們兩個企業之間用了另外一種合作體、聯營體的方式,以及我們自己一些產業上的投資,包括代工多元化的模式,希望大家能夠積極加入吉利的產業鏈。”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