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變局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出海大潮已然開啟,全球化布局成為企業發展的新方向。 近日,海外空調份額榜單TOP5揭曉,美的位居第四,海爾位列第五。在全球空調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中國僅美的和海爾兩大品牌上榜,這一成績充分展示了中國品牌的強大全球競爭力。 出海的中國品牌千千萬,為什么就美的、海爾空調能脫穎而出? 究其根本可以發現,這基本上代表了中國品牌出海發展之路。下面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立足全球,中國品牌以創牌引領全球市場 縱觀全球空調市場發現,全球家用空調產量不斷增長。據數據統計,2024冷年全球家用空調產量達到22844萬臺,同比增長12.4%,其中,中國空調的產量達到80.8%,位居世界首位。 同時,中國家用空調的出口表現也可圈可點,2024冷年出口量達到7838.7萬臺,同比增長27.0%,刷新了歷史記錄;出口金額累計149.3億美元,同比增長17.7%。但在中國出口的空調產品中,卻只有30%左右的是自有品牌,其他七成左右是貼牌代工。 在眾多出口的中國品牌中,就拿此次入榜的海爾空調與美的空調來說,他們的發展路徑有所不同。美的空調開始以貼牌加工切入,2023年開始從OEM為主向OBM優先的戰略轉型,2024年其海外業務中OBM占比已迅速升至40%。很顯然,美的空調也開啟了品牌拓展之路。 海爾空調從一開始就拒絕貼牌代工,堅持自主創牌,到目前已經近100%自主品牌實現出口。這種戰略雖然在前期面臨諸多困難與風險,但從長遠來看,為海爾空調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帶來了持續的市場領先,已連續4年位居海外市場中國家用空調自主品牌銷量第一。 不止于此,海爾空調已第8年位居互聯空調(包括智能空調)全球銷量第一,第6年居健康自清潔空調全球銷量第一。這些數據和案例充分證明了海爾空調在海外市場的強大競爭力和領先地位,也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以海爾空調為代表的海外創牌逐漸盛行,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日益提升。我們似乎也能從中找到些許答案。 深入全球,中國品牌以布局成為行業標桿 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崛起與全球化步伐的加速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積極尋求全球市場的商業機遇。然而,海外市場布局并非一帆風順,想要深入發展,就需要找到立足之本。而海爾空調的布局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因為在海爾空調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企業出海發展的關鍵性邏輯。一個企業想要持久,那么,所到之處就要讓品牌真正融入當地用戶的生活之中。 具體來看,海爾空調采取本土化研發、本土化制造和本土化營銷的“三位一體”本土化戰略。 在研發上,海爾空調擁有豐富的研發資源,2萬多名研發人員、100多個國際標準專家席位,連接全球25萬多名技術專家和100萬多一流資源。針對不同市場進行差異設計,如在東南亞的泰國,研發出空調自清潔專利技術,適應當地高溫氣候和用戶常年使用空調的需求;在歐洲,針對空調安裝要求嚴格、成本高的問題,推出易安裝系列,使安裝時間縮減50%、服務時間節省80%。 到海外設廠,進行本地化生產,正成為中國制造業走出去的新趨勢。在這一點上,海爾空調在海外擁有7個工廠,分別位于尼日利亞、印尼、埃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泰國。以當地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海外工廠生產符合當地標準和用戶喜好的產品,縮短了產品供應周期,降低了運輸成本,也更能滿足當地市場的特殊需求。 在營銷上,海爾空調構建當地營銷網絡,深入了解當地的市場特點和消費習慣,制定符合當地市場的營銷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得益于自主創牌和“三位一體”戰略,海爾空調才能在海外市場持續占據領先地位。據 GfK中怡康報告,在泰國市場,海爾空調連續 4 年占據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馬來西亞市場,其份額躍居首位;巴基斯坦市場更是長達17年保持領先地位。此外,在西班牙空調零售渠道中,2024 年海爾空調的市場份額位列 TOP1;在意大利空調 ITS 渠道中,連續 5 個月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其實,海爾空調的全球化發展在海爾進入《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榜單》前10就體現出了。這從側面也印證了海爾空調在全球化市場的地位已經穩固,彰顯出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發展活力。 海外空調TOP5榜單中,美的和海爾的上榜,是中國空調品牌的驕傲,更是中國品牌以及制造業走向全球的典型代表。 尤其是海爾空調,通過堅持自主創牌和“三位一體”戰略,在全球市場上贏得了用戶的認可和信賴,為中國品牌在海外的發展樹立了典范,也讓世界對中國空調品牌在未來全球市場上的表現充滿了更多期待。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