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4年北京全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長超12%,提前一年完成北京市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三年實施方案目標,這是在日前舉行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上,《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2024)》披露的數據。 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成績亮眼:人工智能企業超2400家,同比增長超9%;上市企業46家,總市值約4.3萬億元;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36家,占全國超半數;社會融資規模全國領先,前三季度社會融資約320億元,同比增長84%;備案大模型94款,占全國約四成。 根據白皮書,在技術創新方面,北京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術路線上持續布局,部分成果可對標國際水平,在類腦智能、光電計算等顛覆性技術路線上開展探索,搶抓人工智能下一代發展趨勢。在應用落地方面,國家級法律大模型創新平臺即將落地北京,文化、醫療、公共服務、金融等行業都在緊鑼密鼓開展人工智能試點。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內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31.2萬家。其中,全市2024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5.2萬余家,從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近五年來,北京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并在2023年達到頂峰,為超過5.7萬家。 從區級分布來看,海淀區、朝陽區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兩個區數量總和超過9.5萬家,占企業總數的30.6%。通州區、昌平區、大興區位列其后。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占市內企業總數的4.16%。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