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頌缽音療到冥想引導,從禪修、旅修到AI情感陪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療愈方式受到人們追捧,各類心靈社群、機構、工作坊與課程也遍地開花。圍繞情緒價值,療愈經濟站上風口,締造了龐大的消費市場。 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療愈經濟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療愈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萬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中國泛心理健康服務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4.5%。 社交媒體也在助力療愈新風潮。在抖音平臺上,療愈話題有超29億的播放量,聲音療愈話題播放量則超35.7億,心靈療愈、五音療愈、催眠、自我療愈、頌缽療愈等話題播放量也超億次。 有研究機構把療愈經濟劃分為眾多板塊,主要包括:水療中心、健康旅游、職場健康、體育活動、心理健康、個人護理和美容、健康飲食、營養和減肥、預防和個性化醫學等等。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療愈相關企業超1800余家。其中,2023年新增相關企業超過340余家,較2022年相比增長148%。同時2024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800家。 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山東省、北京市療愈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個省市數量總和超過500余家,占企業總數的28.5%。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航天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2.18%。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