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康復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將“人工智能輔助”康復納入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這意味著“人工智能輔助”康復服務收費將有據可依。 國家醫保局介紹,新發布的立項指南參考2023年版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將現行康復類價格項目規范整合為17項。康復類項目分為功能檢查和訓練兩大類,針對意識、認知、言語、吞咽、運動、臟器、神經發育等不同功能障礙分別立項。新項目既能兼容現有價格項目,也便于未來吸收更多創新康復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 立項指南積極適應人工智能技術在康復領域的應用,在主項目下統一安排擴展項“人工智能輔助”,兩者執行同樣的價格水平,但不得重復收費。 國家醫保局表示,將指導各省醫保局做好對接落實,整合規范康復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制定全省統一的價格基準,指導具有價格管理權限的統籌地區對照全省價格基準,上下浮動確定實際執行的價格水平。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我國與“智慧醫療”相關企業超1942萬家,2023年新增注冊企業超342.8萬家,相比2022年增長27.57%。其中2024年以來已新增相關企業超356.5萬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江蘇、山東“智慧醫療”相關聯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地擁有企業占全國超30.3%。從成立時間來看,成立1-5年的企業占比最高,達到48.03%,成立10年以上的企業占比8.96%。此外,通過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可以看出,涉及司法案件的“智慧醫療”相關企業有46.8萬余家,占企業總數的2.41%。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