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理想汽車迎來了第100萬輛整車在江蘇省常州基地下線,中國首個百萬輛新勢力車企正式誕生。從2019年11月首臺理想ONE下線至今,理想汽車僅用時58個月即創下中國豪華車最快達成百萬輛的紀錄。相比之下,特斯拉實現累計交付百萬輛花費近8年時間。不僅如此,今年9月,理想汽車單月交付量達到5.3萬輛,也創下歷史新高,且9月單周銷量于國內市場首次同時超越豪華品牌奔馳、寶馬和奧迪,斬獲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冠軍。
 中國首個百萬輛新勢力車企的煉成,背后主要歸功于理想汽車通過持續產品創新,不斷在產品和服務上超越用戶需求。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表示:“我們聚焦用戶價值,打造超越用戶需求的產品,廣大用戶的認可和支持是我們持續進步的動力。”
“理想以一己之力,帶火了增程式、星環燈、6座、全尺寸SUV、多屏語音交互、冰箱彩電大沙發、移動的家……”,一位理想汽車的員工這樣表達過自己的自豪之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發展增程技術路線初期飽受質疑,甚至被外界定義為“淘汰的落后技術”。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增程技術成為了越來越多車企跟進、效仿的對象,其中包括問界、零跑、深藍等已經推出增程產品的車企,且小鵬、智己等也已明確將陸續加入增程陣營。同時,理想汽車也在行業掀起了“冰箱、彩電、大沙發”的風潮,時下這些配置也已經逐漸成為中高端車型的標配。業界不免打趣稱“質疑理想、理解理想、成為理想”,足見理想汽車對行業的貢獻功不可沒。
不僅如此,上述理想汽車員工還補充強調稱:理想標配智駕進而把選裝智駕的價格打了下來、標配空懸帶火國產空懸、Mind GPT大模型上車達成語音交互新高度、端到端+VLM智駕快速迭代升級、率先量產5C超快充并大規模建設超充站……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張永偉也指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走在全球前列,在這個過程中,像理想汽車這樣的新興科技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持續的熱銷,當然離不開理想汽車始終堅持核心技術自研。去年以來,理想汽車平均每三天投入1億元用于技術研發,在智能駕駛、智能空間、智能電動、智能工業等領域建立了領先的技術優勢。今年以來,理想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理想智能駕駛技術架構端到端+VLM系統已經開啟萬人團測試。
鏈主理想帶火本土“理鏈” 第200萬輛還遠嗎?
理想汽車在堅持核心技術自研的同時,在關鍵零部件上與合作伙伴在研發、生產、質量追溯,在企業數字化、智能工業上開放合作,與供應鏈共享海量數據,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驅動質量和性能提升。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表示,理想汽車堅持與本土優質供應商合作,不斷完善供應鏈體系與管理標準,讓“理鏈”快速、健康生長。
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馬東輝補充稱,國內汽車工業在發展的早期,因為無法掌握核心技術,一直被詬病為“組裝廠”。如今我們掌握了核心技術,擁有了真正的自研能力,這讓我們在合作伙伴的選擇上有更強的主動權,我們可以與那些跟我們一樣,愿意一起努力,創造出真正屬于這個時代的汽車產品的合作伙伴們。
作為鏈主,理想汽車研發、質量、工藝等團隊深入合作伙伴一線作業流程中,與合作伙伴形成平等、資源共享的新團隊,針對中國家庭需求進行定制化開發和升級迭代。隨著理想汽車的規模不斷擴大,“理鏈”上的空氣懸架供應商孔輝/保隆、激光雷達供應商禾賽、智駕芯片供應商地平線、HUD供應商未來黑科技等20余家合作伙伴逐步成長為行業龍頭。產業鏈條的協同創新也不斷創造用戶價值,推動技術平權,通過國產化、規模化推動成本下降,讓汽車頂配成為標配。
李想表示,理想不止是自己在成長壯大,供應鏈合作伙伴們都越來越強,理想的追隨者們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對于本土汽車行業的發展也功不可沒。我們為大量使用中國本土供應商感到自豪,消費者敢買中國品牌的車,我們就敢大膽地使用中國本土的供應鏈企業。
保隆科技董事長兼總裁張祖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汽車供應鏈里,獲得機會很重要。在空氣懸架領域,如果沒有以理想汽車為代表的自主品牌的崛起,給國產供應商從0到1跨越的機會,要打破壁壘的可能性非常低。
值得注意的是,空氣懸架在國內起步比較晚,有較高的技術壁壘,過往空氣懸架主要用于BBA、保時捷等80萬-100萬以上的豪華品牌車型。2021年之前,空氣懸架供應鏈也基本上被大陸、威巴克等兩三家國外企業所把持。
保隆科技智能空氣懸架業務單元總經理王賢勇回憶道,和理想汽車在空氣懸架的合作中,理想汽車從高層到供應鏈、研發團隊和我們內部的研發團隊做了很多共創,從產品定位到供應鏈端的設備、工藝、參數,大家作為一個團隊進行工作,與傳統的合作模式有很大的差異。時下,空氣懸架的市場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數據顯示,三家國產空氣懸架供應商如今的市場份額占比已高達82.2%,而威巴克等已被本土廠商遠遠甩在身后。
對此,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首席運營官楊睿誠有同樣的感慨,匯川聯合動力從商用車起步,但當開始布局乘用車市場試圖進入傳統主機廠的供應鏈時,由于缺乏乘用車領域的經驗,一直沒有太多機會。而隨著和理想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成長,今天匯川聯合動力的產品競爭力已經獲得更多傳統主機廠的認可。目前,在第三方供應商出貨排名中,匯川聯合動力位列電控第一、電驅總成第二、電機第二,站穩了市場頭部地位。匯川聯合動力也成為了理想汽車電驅動品類第一大供應商。在合作過程中,理想汽車為匯川聯合動力提供數億研發和產線投資費用,并通過產品定義、技術開發、采購體系以及供應鏈質量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優勢,全方位地賦能匯川。
此外,理想汽車與寧德時代聯合研發行業首個量產5C超充電池、助力欣旺達在江蘇建設和運營電池PACK產線,以及幫助電子制動系統供應商伯特利大幅提升質量管理能力等等,基于技術創新能力和聯合研發合作模式,理想汽車協同本土企業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為產業鏈創造了全新價值。
未來,理想汽車將加快零部件產業園建設,引導“理鏈”近地化集群發展。在理想汽車百萬輛下線活動上,李想透露目前理想L系列近地化供應水平接近60%,預計到2026年,將有70%的關鍵零部件實現近地化供應。
2024年,理想汽車新增投資16億元對常州基地實施改造升級,常州基地正式冠名“江蘇理想”,以新身份對研發、制造、銷售、零部件等業務進行重組,實現集團化運營。特斯拉全球交付從100萬輛到200萬輛只用時18個月,而理想汽車距離第200萬輛的下線還會遠嗎?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