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看攻關 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
汽車變成“老司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實習生 管詩雨 通訊員 顧盛煒
8月21日下午3點,在武漢經開區東風汽車全球創新中心外,程梁柱正和同事測試汽車的智能駕駛性能。
在看不見的車身內部,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傳感器、線束、控制器等,當車輛行駛時,駕駛員信息、道路信息、周圍障礙物運動情況等數據實時傳到電腦端。這樣的測試,程梁柱和同事一周至少要做1000遍。
科研人員正對“閃電俠”移動街景測量車進行標定。
程梁柱主要負責東風汽車智能駕駛軟件開發。他所在的軟件工程研究中心,是2023年11月東風汽車成立研發總院后,設立的7個中心之一。眼下,程梁柱正和同事攻關L2.9高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技術。
今年6月,搭載了東風自主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東風猛士917蛟龍戰甲預售。
“L2.9高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能實現什么呢?”記者問。
“實現城市點到點智能駕駛和跨層記憶泊車。”程梁柱描繪了一幅這樣的場景:當你一鍵開啟智駕模式后,汽車就能靈活又平穩地啟動、剎車、超車、轉彎,自如地避讓車輛和人群,還能在多層停車場中自主尋找車位并泊車。
要實現這個場景,必須打造一套AI算法。
程梁柱的辦公桌上擺著兩臺電腦,一臺用來看文檔,一臺用來進行開發。他告訴記者,測試采集的海量數據并不能直接使用,要經過數據“清洗、蒸餾、標注”等。1000TB以上的原始數據,清洗后可用的往往只有十幾個TB,這些數據再導入AI算法中,通過比較智能駕駛系統和人類駕駛員的控制指令,對算法進行訓練和優化,最后把汽車變成“老司機”。
“處理數據與算法的開發很枯燥。”程梁柱坦言,算法訓練少則三五天,多則一個多月,至少需要千萬次訓練。
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升級,智能網聯汽車和高級別自動駕駛迎來快速發展,廣闊的藍海就在眼前。
程梁柱表示,自主掌控核心技術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今年,東風汽車將繼續整合研發資源,3年內研發投入大于500億元,2025年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6%。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