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紛紛猜測小米汽車新品會是SUV還是轎車、是純電還是混動之時,沒想到,雷軍想玩的,居然是賽道。
2024年7月19日晚7點,雷軍的第五次年度演講如約而至。相較于去年年度演講“含車量”嚴重不足的狀況,今年的演講仿佛是雷軍給小米汽車開的專場,也像是“小米SU7答網友問”的升級版。
圖源:小米汽車
超過3個小時的演講+新品發布,還是熟悉的味道,一如既往的有梗,滿滿雞湯,又不乏“真誠”。雷軍對3年造車的緣由、過程進行了更多的細節披露,算是一次全方位地釋疑,也給出了新的期待。
小米造車,源于一場意外
“如果不是遭遇“美國制裁”這樣巨大的沖擊,我們肯定不會貿然進軍汽車這樣復雜的行業,也不會有今天的小米SU7。”雷軍在年度演講上如是說到。
2021年1月15號,小米被美國制裁。得知消息的雷軍緊急召開了董事會商量如何應對,有董事詢問“假如手機不能做了,你們三四萬人怎么辦?”此時,有一位董事建議認真考慮一下造車,從此小米造車拉開序幕。
經過70多天馬不停蹄的調研,發現智能電動車趨勢已經不可阻擋的雷軍,最終決定造車,“當時我的心中只有7個字,雖千萬人吾往矣。”
然而,下定決心只是一個開始,拿誰的錢造車、怎樣造車、造什么車等問題擺在小米面前,每一個選擇都事關重大。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車,同時宣布,10年內全資投入100億美金支持造車業務。
圖源:小米汽車
雷軍透露,造車之初,有幾家VC給小米汽車開了價,當時一無所有的小米汽車估值就達到了100億美金,而且花別人的錢造車幾乎無風險,但雷軍最終選擇拒絕。
“因為造車周期很長,如果拿了別人的錢,想法就很難長期一致。而且,在小米內部造車,手機很多核心技術和研發資源都可以直接用。”雷軍坦言。
而小米汽車第一款車選擇純電轎車,且不代工,并花費大量精力在電驅、智駕等核心技術上,也有相似的堅持。雷軍表示大部分車企先干SUV,因為相對更加容易,但是小米決定不走尋常路,先從純電轎車做起,再做其它車型就容易了。
雷軍坦率地講,14年前小米創業伊始,就選擇了輕模式,初期發展速度很快,但是根基不扎實,后來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到今天為止小米都還在補課,所以當小米再次創業時,決定不走捷徑,不收購、不代工,從核心技術做起,予以10倍投入。
錢全部自己出,事情大部分自己干,風險也是自己扛。創業伊始,千頭萬緒,小米自然也是壓力倍增。
2022年初,在項目壓力最大的時候,小米選擇停下來開了一場持續21天的馬拉松式會議,最終形成一個共識,“小米作為一個新來者,只要能順利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功。”
后來的故事大家就耳熟能詳了。3年造車,頂著自家發展的壓力和來自市場的質疑,小米汽車終于取得收獲,今年小米SU7上市之后,憑借火爆的市場表現,驚掉一地眼球。
小米汽車算是擠進了這桌新能源的牌局。
擠上牌桌
“3月28日,小米SU7 正式發布,熱度遠超想像,一夜之間成為了現象級的爆品。三個多月以來,我每天都像在夢里一樣。”雷軍感嘆。
在此之前,小米SU7也度過了一段艱難時光。
彼時,“蘋果十年都干不成,憑啥小米三年就能成?”、“真的是你們自研的嗎?”等質疑聲不絕于耳,雷軍也滿是焦慮,“我們傾盡全力做的SU7,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賣不動。”
圖源:小米汽車
在此境況下,今年2月,小米SU7要敲定全年產量之時,小米汽車仍下定決心,定了7.6萬輛,這將是能跟Tesla Model 3比肩的銷量。這也意味著,扣除產能爬坡時間,小米SU7月銷必須達到1萬輛;如果賣不出去,巨大的庫存,將是滅頂之災。
最終,4分鐘大定破1萬,27分鐘破了5萬,飽受質疑的小米SU7給汽車市場帶來了沖擊。4月,小米SU7交付7058輛、5月8630輛、6月交付超過10000輛,小米SU7的銷量仍在爬升,并預計7月交付繼續超過10000輛。
圖源:小米汽車
面對超預期的訂單需求,小米汽車對全年銷量目標進行了調整——保底10萬輛,沖擊12萬輛,并在6月開始實施雙班制生產,官方預計小米SU7全年10萬輛的交付目標在11月就可以提前完成。
圖源:小米汽車
作為對比,蔚來和小鵬銷量突破10萬輛耗時約35個月,理想歷經23個月,小米若能在11月順利完成交付10萬輛的目標,無疑又將刷新行業記錄,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并非不可能。
雷軍調侃,在小米決定造車之前的調研過程中,小米拜訪了200多人,其中兩位好朋友李斌和何小鵬一致力勸他造車。“我在寫這個PPT時,我都在想,他們倆勸我造車對他們倆有啥好處,他們難道不怕汽車行業又多了一個友商嗎?我一直在想,也許他們就是單純的為我好,為小米好。”
不知道李總和何總看到今天的小米,是否也會感到一定的壓力呢。
此次年度演講,雷軍也透露了小米汽車其他的一些進展。
小米自研的聲音大模型首次亮相,據介紹,其能識別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嬰兒哭聲、水滴聲,并能理解聲音背后所處的環境和表達的情緒。該大模型將率先應用到小米SU7上,帶來車外喚醒防御功能,計劃2024年8月全系上線。
圖源:小米汽車
此外,小米汽車銷售服務網絡也在持續擴充之中。
圖源:小米汽車
雷軍說到:“小米汽車成功擠上了牌桌,但我深知,我們離真正的成功還很遠,我們的長征才剛剛開始。”
壓力不僅給到友商,也給到了小米汽車的下一輛車,小米汽車卻先給大家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喜”。
挑戰紐北
此次發布會尾聲的One More Thing環節,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正式全球首發。
圖源:小米汽車
據介紹,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首次搭載小米自研的V8s超級電機,0-100km/h加速時間低至1.97秒,最高車速可達350km/h;
電池方面,全球首次搭載寧德時代的第二代“麒麟”電池,并聯合研發賽道專用高性能電池包,可支持 1330kW 最大放電功率。
此外,該車碳纖維使用面積多達15平方米,系統減重500kg以上,車重僅1900kg;為最大化賽道能力,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通過重構空氣動力學設計,帶來最大2145kg 整車下壓力,極大提升整車操控穩定性。
據了解,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與小米SU7雙車同源,采用同一純電平臺架構開發。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將于2024年10月正式征戰紐北。
雷軍宣布,“10年之內,我們要成為紐北最快的4門電車,我們準備一年一年的干下去,一直要干到全球最強。”
當然,這只是原型車,量產車并不會全然具備這些配置,不過,小米汽車表示,此次在原型車上搭載的諸多自研技術,經過賽道驗證后,未來也將廣泛應用于量產車上。
小米汽車的挑戰計劃講分兩步走:
第一步,在2024年10月使用原型車,挑戰紐北非量產圈速榜。
第二步,在2025年使用量產車型,正式沖擊紐北量產圈速榜。
很多新能源車企都有一個賽車夢,如蔚來,也如小米,或者說雷軍本人。
雷軍說他造車的第一步,很簡單,就是自己開車。三年來,大約試駕過170多輛車,小米SU7的冬測、夏測、京滬長途測試,雷軍都有參與。
雷軍甚至去學了賽車,并如愿以償拿到了賽照。年度演講上,雷軍發布了一段他漂移的視頻,也引得現場驚嘆。
圖源:小米汽車
“人要有夢想,挑戰保時捷就是我們小米的夢想。”保時捷是紐北賽道的王者,這次,雷軍也想要在紐北賽道上,和保時捷一較高下。
結語
“你們下場是不是太晚了?”
“智能電動汽車,智能才是靈魂,汽車的智能化才剛剛開始。其實,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真心想干,任何時候開始,都是最好的時機。”3年前,雷軍如是回應。
圖源:小米汽車
盡管小米汽車的經歷、背景、營銷等很難復制,站在聚光燈下的小米汽車也并非十全十美,但小米SU7的橫空出世,證明這仍是一個生機勃發的市場。正如此次雷軍演講的主題——勇氣,智能化方興未艾的今天,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站在全新的節點,小米汽車能否成功挑戰紐北賽道?小米的下一款量產車是什么?能否延續小米SU7的輝煌?小米汽車最終能否成為全球前5的車企?還有很多問題有待回答。
不過,“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