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互聯網企業造車優勢盡顯,小米、華為等企業帶來的新能源汽車不僅產品力不錯,還有強大的粉絲效應,比如小米汽車只用一場發布會就把一年產能賣完,這也讓許多傳統車企只能望其項背,同時也是給了傳統車企很多啟發,玩轉新能源不能是單打獨斗,還要融入互聯網的思維。
奇瑞和智米聯手打造的iCAR就是誕生于這種背景下的新能源品牌。
前不久,奇瑞集團新勢力iCAR品牌在北京舉行2024品牌之夜活動,明確了“年輕人的車”的品牌定位,以及“以年輕的心,為年輕的人,造出色的車”的最新愿景,全新產品iCAR V23同步亮相。
在發布會開始之前,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iCAR 品牌事業部總經理章紅玉以及智米科技創始人 CEO 兼 iCAR 汽車首席產品官蘇峻接受了“汽扯扒談”的專訪,他們也是對iCAR品牌內部合作模式以及對未來新能源時代的戰略規劃作出了詳盡解讀。
奇瑞與智米的相互融合
對于先期傳播中智米、小米之間相對模糊的話題,蘇峻開門見山的表示,奇瑞和智米是相互融合的關系,我們現在做的車是 iCAR 品牌,資質是 iCAR,現在我們都屬于奇瑞集團下的 iCAR 事業部。
我們與華為造車存在本質區別,iCAR本質仍是奇瑞造車,只是智米創業團隊以融入的形式,為iCAR注入了一些活力。蘇峻堅定的說道。
從當下市場來看,傳統自主品牌做新能源品牌非常困難,不只是奇瑞,包括上汽、一汽、東風 、吉利、長城、長安也好,做新能源的新品牌都很難。難點在于,傳統車積累的慣性加持到新能源賽道上,但這個賽道所要求的用戶思維、互聯網思維、營銷打法,老汽車人總有慣性。
章紅玉對于這種傳統車企轉型之困表示,華為、小米做一個發布會基本上把流量都吸走了,這是傳統企業不具備的,但在當下市場,我們又不得不同臺競技,所以傳統企業做這樣的新能源品牌是無比艱難。
對于奇瑞和智米的相互融合,章紅玉也是非常看好。其表示,奇瑞有傳統的研發、工程制造、供應鏈能力,但是我們缺少的互聯網打法,用戶思維,做產品爆品方法論,蘇博士的團隊都可以提供。
雙方互補的能力可以把iCAR品牌立起來、保證未來品牌下的每款產品能圍繞年輕用戶的需求、能夠讓他們喜歡,雙方都期待把iCAR這個品牌在行業內“打起來”。
同時蘇峻也是對iCAR的造車理念進行了闡釋,我們不能做一個連自己都不想要的產品賣給客戶;我們就是核心用戶的一部分,這是最好地了解用戶的方式。
其表示,iCAR核心目標用戶是一二線城市高知青年,就像智米科技所在位置周圍是知乎、飛書、58同城,再遠一點是百度、小米、好未來、快手,我們的目標就是這些企業中的這些年輕人,我們如何實現洞察?因為我們就是他們,我們其實本質上是在給自己做產品,即洞察用戶需求,和用戶交朋友,所以我們本質上是給自己做產品。
章紅玉補充道,目前的市場,傳統企業正面臨的向智能化賽道轉型、提高洞察用戶的能力,那么未來的競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而是看誰掌握未來趨勢,誰構建了更深的品牌護城河,誰勝出的機會就會更大。
對于未來iCAR 品牌如何打造產品,章紅玉表示,蘇峻團隊融入后,對于 iCAR 原有的思維有很大的改變,爆品的方法論存在具體打法,這與我們過去傳統做車的定義不同。基于奇瑞集團多年造車底蘊,生產、技術、供應鏈的整合能力都是我們的強項。所以我們才能做到兩者互補,給消費者帶來有誠意的價格。通過iCAR團隊深度融合,一定會有更大的能力去提供這些價值出眾的產品。
目前的新能源市場,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誰能抓住用戶需求,誰就能談領先。
蘇峻最后也是表示,得用戶者得天下,一定有新勢力死掉,也會有老勢力被淘汰,但是最后勝下來的一定是能夠充分地學習、吸收,然后變化,最后成型的團隊。
通過奇瑞與智米的相互融合,iCAR不僅擁有了大廠底蘊,還融入了互聯網思維,這是許多新勢力與傳統車企不具備的。并且在資金方面,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就霸氣的表示iCAR是奇瑞的“新特區”,集團將不遺余力地支持iCAR的發展,投入沒有上限。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奇瑞與智米相互加持下,iCAR進入新能源第一陣營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