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知識產權大國。近幾年,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公開數據,中國年度提交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 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公布的《2023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中,企業所占比重已超過七成,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首次超過50%。 不難看出,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的主體。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今年的主題是“知識產權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立足創新創造,構建共同未來”。在這一主題下,海爾于今年4月24日發布了智慧家庭產業專利池項目,該項目由海爾、智慧家庭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海康威視等發起成立,打造智慧家庭專利運營高地,助力智慧家庭產業科技創新,以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圖:海爾發布智慧家庭產業專利池 這是海爾知識產權探索的一個切面。作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企業之一,海爾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知識產權的布局,發展至今,海爾在全球累計申請專利10.7萬余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8萬余件,覆蓋30多個國家,也沉淀了多項第一:獲得12項國家專利金獎,家電行業第一;2023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公布,連續10次排名全球第一;2023年當年公開專利數1.5萬余件,家電行業第一。 此外,近日歐洲專利局(EPO)對外公布2023年歐洲專利申請100強,其中海爾集團(申請量274件)位列87;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外公布2023年PCT專利申請50強,其中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申請量706件)位列23。上述兩大權威國際榜單上,海爾均是中國家電行業唯一上榜企業。 從起步到快速發展,再到價值引領,海爾近40年的知識產權建設始終與時代同頻,“摸著石頭過河”走在前列,既保護了企業的原創科技,也為持續創新注入澎湃動能。 起步:初建體系、鼓勵創新,夯實根基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84年。那時海爾初創,在技術引進和消化中,海爾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也在萌芽。 同時,作為最早走向國際市場的企業之一,海爾在摸爬滾打中意識到:通過專利保護、商標保護和版權保護等手段,跨國公司可以在市場上形成一定的壁壘,中國企業要想在全球發展,就必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否則只能成為跨國公司的加工工廠。 1992年,海爾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辦公室,負責企業的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工作,保護研發創新成果,同時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為企業走出國門保駕護航。 知識產權的“根”在技術創新。 一方面,海爾內部掀起全員創新的熱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內部實現了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海外專利等多個維度首件專利的突破。 1990年,剛剛大學畢業來到海爾的馬國軍申請了海爾的第一件發明專利,也是他的第一件發明專利。該發明專利保護了一種雙向開門結構的技術創新,方便從不同側面打開冰箱門,以便冰箱在用戶家靠不同側面墻壁時,能從另一側輕松打開。 
圖:海爾首件發明專利 對創新的熱情被激發出來,隨后,馬國軍又為海爾開發的新型分體式250L冰箱設計了連接件,應用于海爾分體式冰箱(雙王子冰箱),單個工序年節省費用30萬元,上市后深受用戶歡迎。為此,馬國軍獲得了海爾銀獎,他所設計的定位墊塊,被命名為“馬國軍墊塊”。 另一方面,海爾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快速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1994年,海爾與國際著名設計公司日本GK設計集團合資創建了青島海高設計制造有限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企業的工業設計公司;1998年,海爾與中科院合作成立海爾科化合資公司,研究出的納米抗菌材料大規模應用于海爾家電產品,在市場上掀起了抗菌家電的熱潮,海爾也憑借“抗菌系列家電及抗菌塑料研制應用項目”獲得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到1997年當年,海爾專利申請量達343項,“這代表著一天1.5項專利,不只是研發線,我們的生產線上也產出創新成果。”海爾集團主要創始人之一楊綿綿當年表示。 快速發展:引入人才、全球協同,蹄疾步穩 1998年起,海爾知識產權建設駛入了“快車道”。到2019年,海爾一年的專利申請量已攀至上萬件,與20年前相比,單年專利申請量增長了約25倍。 專利井噴的背后,是強大的能力體系的支撐。21世紀前后,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出海過程中遇到的波折和困難,無不倒逼著海爾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為此,海爾加大了對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一方面,來自清華、北大、人大等全國重點院校知識產權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加入進來,成立了更專業的知識產權團隊。另一方面,海爾內部也設立了三級創新激勵機制,以研發人員作為專利的核心人員,鼓勵發明人進行專利申請。 在此基礎上,海爾還探索了技術、專利、標準聯動的全球協同研發模式,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專利為機制,以標準為基礎和紐帶,技術、專利、標準三個主體在項目全生命周期進行全流程協同,實現全球原創科技引領的同時,也涌現出了大量的高質量專利成果。 在冰箱領域,海爾原創的全空間保鮮科技,相繼解決了“保濕難保干”“冷凍不新鮮”“冷鮮肉儲存期短”等用戶痛點,成為制冷行業唯一獲得“中國專利金獎”的技術,相關專利布局700余項,并為IEC國際保鮮標準和一級健康保鮮標準的制定提供了技術支撐。 
圖:海爾全空間保鮮科技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在洗衣機領域,2006年,海爾“一種雙向洗滌方法及其洗衣機”獲第九屆中國專利金獎,這是海爾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級專利金獎;海爾雙子洗衣機布局專利138項,PCT申請48項,是唯一同時獲得發明和外觀雙料中國專利金獎的原創產品,主導并推動雙子洗衣機技術寫入IEC國際標準,以及歐盟洗衣機生態設計和能效法規。 
圖:海爾洗衣機雙動力技術和雙滾筒技術分別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在空調領域,2015年海爾全球首創自清潔技術,讓空調自己“洗澡”,除菌率高達99.9%。2019年,海爾空調對自清潔6大核心專利進行開放許可,通過這一方式,推動我國健康空調的快速普及。 在熱水器領域,海爾原創“防電墻”技術,是行業首個大規模專利許可的技術,目前專利許可收入超過千萬。更大的價值在于,通過大規模專利許可,該技術在行業內已被普遍應用,確保用戶因洗澡漏電發生事故的概率降低到0。 在這個階段,海爾通過專利布局成功探索了多項行業共性技術和基礎技術,在工業互聯網、智慧家庭、分區送風、保鮮技術、健康洗滌、磁制冷等關鍵技術領域形成100多個高價值專利包。 價值引領:構建生態、助力研發,更上層樓 2020年后,海爾知識產權業務也從重保護進入了專利運營的探索階段。 為助力用戶智慧生活創新升級,海爾創立國內同行業首個專用于智慧家庭產業的專利運營基金,打造資本賦能平臺,并于2021年3月成立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復的行業首個智慧家庭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圖:海爾成立智慧家庭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從基金到運營中心,海爾構建起完善的知識產權運營平臺,這意味著研發創新能力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可,也將以知識產權運營為手段,帶動智慧家庭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海爾通過維權、許可、入股、轉讓、專利標準化等模式進行專利轉化運用,實現專利運營落地開花結果。 在專利交叉許可方面,憑借出色的創新積累和專利質量基礎,海爾在洗衣機領域,與國外友商達成專利交叉許可,這也是行業首次。 在專利入股方面,2021年,海爾的智能酒柜專利成功入股深圳紅酒世界公司,注資達千萬級別。 在專利轉讓方面,海爾已成功轉讓100多項專利,其中備受矚目的魔粒洗專利技術最終以50萬美元的價格成功轉讓給英國xeros公司,成為行業首個實現國際轉讓的專利族,為更多用戶帶來了節能高效的洗滌體驗。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圍繞這個理念,海爾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專利戰略,建立起以高價值專利為核心的全球專利管理體系和運營機制,積極推動專利的創造、管理、保護、運用和再創造,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