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財經北京采編中心資本市場團隊走過3季,跨越14個省市、記錄15個案例,用視頻畫面和文字報告歸納了8種助農模式,推出8集系列節目《看得見的力量·興農方法論》,在第一財經電視頻道晚間黃金檔、第一財經網端、第一財經APP同步播出。該視頻調研節目圍繞金融與產業兩條線,從實拍案例中提取針對“三農”問題的解題思路,呈現了一份高質量且具有實操意義的鄉村振興解題樣本。近日,第一財經在節目的基礎上,正式對外發布了調研報告文字版。 重大主題報道與國家戰略同頻 2023年是國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興農方法論》主題報道是2020年《看得見的力量·扶貧》系列節目的延展。這些年,中國鄉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脫貧之后成果鞏固得如何?鄉村治理怎樣落點宜居宜業宜美。帶著諸多疑問,調研組分別從科技力量、金融力量、硬件力量、新農人力量等角度,正能量展現個體努力與國家農村戰略的緊密聯系。  聚焦“三農” 提供可視實操樣本 《興農方法論》聚焦“三農”關鍵問題,真實記錄探索軌跡,論述解決方案。例如,上海郊區的農民如何通過土地流轉獲得股金、租金等成為“新五金農民”;浙江農村撂荒土地,如何通過集體經濟的力量進行生態文旅轉型;干旱貧瘠的西北山區,如何通過植樹造林進行碳匯交易、造福百姓;荒漠萬里的新疆大地,如何通過科技手段建造柔性保溫大棚,種上瓜果蔬菜;遭受自然災害的三江平原,如何通過“期貨+保險”模式,達到旱澇保收的效果……一個個鮮活案例就是一份份鄉村振興的實踐模板,其中的“方法論”值得被推敲參考。   財經專業報道也有“泥土氣息” 《興農方法論》系列節目既有專業財經視角也不失“泥土氣息”。調研記者的足跡所及,西至新疆和田荒漠,東臨上海金山灘涂,北赴甘肅會寧林場,南走廣西水田雞舍,在田間地頭與廣大農戶廣泛交流,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樸實的鏡頭,記錄下了農村現實風貌和最鮮活的原生態風土人情。 《興農方法論》推出后受到受訪嘉賓的一致好評,被認為參考價值頗高。多期節目引發行業監管機構關注和行業媒體的轉發。節目播出后,第一財經報道團隊繼續編纂了《興農方法論》調研報告,用文字更清晰地展現每個案例的實操路徑和成果總結,以便后續在相關領域持續發揮作用。  掃描二維碼觀看系列節目視頻  掃描二維碼閱讀調研文字報告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