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LG集團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布了未來五年的大規模投資藍圖,到2028年將在韓國本土投資100萬億韓元,其中一半的投資將用于人工智能(AI)、生物、環境清潔技術等未來技術,以及電池、汽車零部件、下一代顯示器等核心增長領域。
同日,現代汽車集團宣布,計劃到2026年在韓國投資68萬億韓元,直接創造8萬個工作崗位,目標是通過在電動化、軟件、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的積極投資,擴大其在未來移動出行領域的全球影響力。
如果再加上今年年初公布的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在半導體領域合計622萬億韓元的投資,那么上述四大企業的投資額合計將達79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2345億元)。
強化電池、AI等板塊
據了解,作為韓國四大財閥之一,LG集團成立于1947年,旗下子公司有:LG電子、LG display、LG化學、LG生活健康等,業務覆蓋電子電器、化學、通信等多個領域。其中,LG電子、LG化學均位列世界500強名單。韓國三大動力電池廠商之一的LG新能源,前身就是LG化學的電池事業部。
LG集團稱,此次宣布的投資規模,將占到同期該集團全球投資額的65%。不過,LG集團沒有公布旗下子公司各自的具體投資金額。LG集團還補充道,此次宣布的100萬億韓元投資中,將有55%用于提高研發能力,重點放在開發關鍵材料和建設智能工廠上,旨在將韓國打造成關鍵材料和制造工藝創新的重要中心。
“預計全球經濟停滯和地緣政治風險將在2024年持續下去,而AI將變得普遍和常規。在低增長率和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中,LG將加強努力,抓住新的機遇。”LG集團會長具光模表示,“在密切關注核心業務相關產業的同時,我們將支持AI、生物和清潔技術等未來業務,使其成為我們未來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當前市場形勢來看,LG集團旗下部分業務前景并不樂觀。以LG新能源為例,2023年全年業績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但具體到第四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同比環比雙雙下滑,其中凈利潤為1900億韓元,同比下滑31%,環比下滑55%。該公司的主要客戶之一特斯拉在今年年初警告稱,其2024年銷量增長將明顯放緩。為此,今年早些時候,LG新能源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于汽車制造商對庫存的保守控制以及金屬價格的持續下跌,預計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增長將暫時放緩。”
在這種情況下,LG集團選擇以大力投資來創造新的增長點,從而抵御市場風險。
韓國企業大舉擴張
LG集團的做法并非個例。在歐美跨國車企及零部件廠商紛紛開啟大規模裁員、花式降本的同時,韓國大型企業卻普遍開啟了擴張模式。
同樣是在3月27日,現代汽車集團公布了68萬億韓元的投資計劃。具體來看,35.5萬億韓元將用于新的基礎設施及電動汽車裝配線;31.1萬億韓元用于電動汽車的研發,包括軟件定義汽車及電池技術;另外1.6萬億韓元作為移動出行和軟件領域的戰略投資。
通過這項投資計劃,現代汽車集團將在韓國直接創造8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將有4.4萬人從事電動汽車、自動駕駛、軟件等方面的工作。據現代汽車集團推算,直接招聘8萬名員工,將帶來19.8萬人的“總就業效應”,因為“汽車制造業的就業增加,國內零部件行業將增加11.8萬人的就業”。
從項目來看,現代汽車集團將在韓國本土新增三座電動汽車工廠。其中,起亞光明工廠將于今年第二季度投產,起亞華城工廠也將于2025年下半年投產。至于現代汽車,則將在蔚山現有的主工廠旁邊新建純電動汽車工廠,計劃年產能20萬輛。
現代汽車集團預計,到2030年,集團在韓國本土的電動汽車年產量將提高到151萬輛,其中92萬輛用于出口。除了韓國本土外,現代汽車集團也醞釀在美國投產電動汽車。該集團的目標是到2030年,躋身全球電動汽車制造商前三強。
現代汽車集團希望通過大規模投資,“在不確定的商業環境中,通過不斷變革和創新,確保未來的增長引擎”。其他韓國企業也是類似的做法。
今年年初,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宣布,擬在首爾附近建設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產業集群。為此,三星電子計劃投資500萬億韓元,在龍仁、平澤、器興等地新建9座晶圓廠及3座研發基地。SK海力士也計劃投資逾120萬億韓元,在龍仁建設新的半導體生產園區,其中包括4座晶圓廠。今年3月21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參觀了SK海力士的上述園區,承諾政府將繼續為半導體產業提供支持。
此外,前不久韓國業內人士曝出消息,三星電子正在醞釀收購德國大陸集團的部分汽車電子業務,包括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車載顯示器等。在今年年初的CES上,三星電子副會長韓鐘熙也表示,過去三年,三星電子投資了260家公司,涵蓋人工智能、數字健康、電子產品、金融科技和機器人等領域,旨在尋找新的增長引擎。
看來,在經營環境面臨挑戰的情況下,韓國大型企業選擇了與歐美廠商截然不同的道路。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