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作為第一波增程皮卡的體驗者,求知欲讓我對這次試駕充滿了好奇:增程的模式在皮卡身上是不是好的解決方案?能帶來怎樣的變化,有哪些特點?新能源皮卡能不能像轎車、SUV一樣強勢?滿懷期待。
現(xiàn)在的汽車市場像魔方一樣,車型、驅動方式、補能模式等等各種因素排列組合,我們不斷接收新的概念、新概念下的新車型,有時這些創(chuàng)新會為品牌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廣州車展長安推出了搭載藍鯨2.0T增程器的新能源皮卡-長安獵手,它是否有這樣的實力呢?
改變一下習慣,今天把靜態(tài)內(nèi)容往后放放,先聊聊長安獵手的使用體驗。長安藍鯨2.0TGDI發(fā)動機搭配前后雙電機組成增程動力可能輸出200kW功率,峰值扭矩470N·m,還配備了前后差速鎖。另外,它的接近角、離去角和底盤間隙能保證不錯的通過性。
我們在杭州王位山的盤山路和越野場地體驗了一把,又趕上了大風大霧大雨天氣,路面濕滑條件非??量蹋情L安獵手展現(xiàn)了它皮卡該有的“野蠻”,除了在非鋪裝路面下坡急轉時出現(xiàn)的小側滑外,幾乎沒有變現(xiàn)出掙扎的地方,它的扭矩相比燃油機表現(xiàn)得更直接,在上陡坡時很輕松。而且它的轉彎半徑也不是很大,讓皮卡車身在山路上顯得沒那么笨重。
回到平地,如果忽略后面的尾廂感覺就是一輛城市SUV,可動可靜,它可以切換四驅和兩驅模式,并且提供180公里純電續(xù)航,在增程器介入時動靜可以忽略。這里要特別表揚下長安獵手的降噪,即使高速路上迎著大雨駕駛,車內(nèi)依然很安靜,當然這也受益于非承載式車身的先天優(yōu)勢。
夸半天也要找出一些缺點,首先懷擋切擋時制動踏板要踩得很深,但制動踏板設計的又比較高,所以換擋時一定要看好提示以免誤操作。另外,方向盤后方的儀表區(qū)域只有中間部分搭載了液晶屏,常用的行車信息都集中在小屏幕上,很多圖標都非常袖珍,這會影響到行車安全,希望后期可以優(yōu)化。
總體來說,這款增程皮卡在城市和山路的表現(xiàn)都超出了預期,在行駛方面與柴油皮卡相比沒有明顯劣勢,并且解決了柴油皮卡的最大弱點。長安獵手的綜合油耗 1.3L/100km、饋電油耗兩驅 7.9L/100km,四驅 8.5L/100km,搭載70L油箱和31 .18kW·h 電池,最大綜合續(xù)航里程可達1031KM。用戶可以省不少錢,還不用頻繁的去補油,出去戶外露營、拉貨走山路都沒問題,當然它的實用性不僅如此。
它還是個超大容量移動電源。220V雙接口實現(xiàn)3.3kw持續(xù)安全放電能力,最大227度的儲備電量,這樣的供電能力讓長安獵手在戶外實用性上遠超燃油皮卡,而且也可以為用戶的戶外生活提供更多可能性。另外,一些細節(jié)也值得關注,比如采用了分段式設計的尾箱門,讓用戶方便上下尾箱,還標配了尾箱蓋,防雨隔水效果很好。
給我感覺長安獵手的是希望目標用戶更多元化、更年輕化,這點從設計上也能看到,先觀察下外觀。它在維持皮卡該有的硬朗輪廓中注入了很多流行的設計元素,比如無界數(shù)字化點陣格柵,融合銳眼大燈,很具辨識度。
車身側面的線條相比市場其它皮卡更柔和,而不是一味的簡單粗暴,少了點兇猛多了些動感,鍍鉻元素也很好的布局在整體視覺中。標配的腳踏使用起來很方便,大體型用戶上下車也很輕松。
進入車內(nèi),很有意思的設計風格,中控區(qū)域形成了凹向駕駛位的造型,似乎在強調這輛車是以駕駛員為主,相比副駕駛位就顯得有些冰冷。屏幕使用了雙聯(lián)屏設計,儀表屏剛才提出過建議,中控屏相對好用很多,系統(tǒng)邏輯比較清晰,語音互動也能滿足基本需求。
同時還在屏幕下方保留了一排很有質感的按鍵,同樣方向盤左下側也保留了一些越野車該有的切換按鍵。在保持皮卡實用性和功能性的同時融入了當下流行的配置,恰到好處。座椅的舒適性也很出色,但是后排腿空間一般,不過對于皮卡而言顯得不太重要。
皮卡以往給人的感覺是有門檻的,用戶群體非常固定,但是長安獵手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它提供了跟多用車場景,解決了一些傳統(tǒng)皮卡的硬傷,而且上手也很輕松。當然,在整個汽車市場中,它的誕生可能還無法激起太大的水花,但是對于日益增長的皮卡市場,搭載增程系統(tǒng)的長安獵手可能真的會讓老牌選手們感到緊張。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Amiens
鄭重聲明:此文內(nèi)容為本網(wǎng)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