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智行的朋友圈,正在持續擴容。
去年廣州車展期間,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透露,在問界、智界之后,還會有兩個“界”,分別來自北汽和江淮,且產品都已在開發過程中。而據業內最新消息,這兩個“界”已經慢慢浮出水面。
消息稱,華為與北汽的智選車模式合作品牌命為“享界”,首款車型定位為中大型轎車,將于4月北京車展前正式發布;華為與江淮合作的智選車品牌則定為“傲界”,目前有三款大型車在研,將覆蓋轎車、SUV和MPV三大品類,其中,首款車型的發布時間將提前至2024年第四季度。
去年1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1865期商標公告顯示,華為向北汽新能源轉讓了多個“STELATO”商標,類別為第12類,轉讓/移轉申請已被核準。彼時,業界就猜測,華為與北汽合作的智選模式或即將上線。就像“AITO”對應問界,“LUXEED”對應智界一樣,“STELATO”則很有可能是華為和北汽所合作的智選品牌英文名。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方顯示,在對“STELATO”提出注冊申請后的四個多月內,華為又先后注冊了包括傲界、尊界、擎界、韻界、大界、尚界、幻界、騁界、耀界等在內的9個“界”字類中文商標,未來或許會有可能匹配更多車型。
華為鴻蒙智行打造新“樣本”
眾所周知,憑借30多年的ICT領域深厚積累,華為以三種模式切入汽車賽道。按照合作程度從淺到深,第一種就是標準化的零部件供應商,華為提供AR-HUD、激光雷達、熱管理、電驅等零部件,比如小鵬G6、理想L7、比亞迪宋Pro等車型使用的就是華為電機。
其二是HI模式,由華為提供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車云等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此前華為與北汽極狐、阿維塔品牌的合作就是代表。
最深入的便是華為智選模式,于2023年11月全新升級為鴻蒙智行,除了提供零件與解決方案外,華為也將全面參與到產品設計、品牌打造,以及銷售渠道等方面。迄今主要涵蓋和塞力斯合作的問界,與奇瑞合作的智界、以及當前與北汽合作的享界,和江淮合作的傲界。
相較于HI模式一直以來的不慍不火,2023年問界新M7的爆火,正讓智選模式未來逐漸清晰。
作為華為智選模式下的首家合作車企,賽力斯與華為聯合推出的新能源車品牌AITO,被普遍認為是“智選車模式”的樣本。雖然問界M7經過上市初的短暫火爆之后,市場表現逐漸歸于沉寂,但在去年9月,問界推出經過大幅升級的新款M7,通過打下價格以及華為的背書實現逆風翻盤,25天訂單破5萬輛。用余承東的話來說,“創造了奇跡”。
2024年第一周,問界汽車周銷量達到0.59萬,首次超越持續霸榜新勢力銷冠的理想汽車。事實上,就在剛剛過去的12月,問界新M7交付量也超過了2萬輛,刷新問界新M7的單月交付紀錄。截至1月9日數據,問界新M7的累計交付量已達到48,552輛,累計大定銷量突破12萬輛大關。
不止問界新M7,AITO問界系列的問界M5和問界M9兩款車型熱度也不一般。根據公開數據,2023全年問界系列累計交付9.44萬輛,而且問界M9上市七天累計大定已突破3萬輛,并預計將于1月26日開啟交付。此外,2024年,AITO問界還計劃推出并量產全新SUV車型M8豐富產品矩陣。
結合部分新勢力銷量數據,可以發現,AITO問界從2021年12月品牌發布到累計銷量破十萬臺,花了15個月的時間。作為對比,蔚來汽車耗費35個月,小鵬汽車用了34個月,理想汽車則用了不到24個月時間。
很大程度上,這也代表著華為智選車合作模式的成功。或許,這也有望進一步延續到與其他車企的同等級合作中。
比如另一個與奇瑞合作的智界品牌,基于華為的技術和口碑,智界的熱度和銷量表現也較為可觀。根據最新數據,1月15日,鴻蒙智行官方表示,截至2023年12月智界S7的大定量已超過1萬臺。據了解,智界S7于2023年11月28日正式上市,全系推出Pro、Max、Max+、Max RS四個版本,售價為24.98-34.98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華為智選車合作模式取得的成功,也給其他部分在新能源市場較為迷茫的品牌一個新的方向和選擇。
據了解,鴻蒙智行App已于去年12月份正式發布,現已上線問界、智界等系列車型,未來江淮、北汽與華為合作的車型或也將在該App中上架。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