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駕控 冠軍征城”MG4 EV動態試駕第四站前往巴渝文化發祥地——重慶。這座城市既有云遮霧繞的“霧都”之美,又有“山城”之夜的繁華喧囂。高低錯落的建筑、蜿蜒交錯的立交,帶來超壯觀的視覺盛宴。循著這座城市的發展印跡,與MG4 EV共同感受這里特有的火辣熱情。
從酒店出發,行駛至亞洲最大的拱橋——朝天門長江大橋,橋體巨型鋼結構與MG4 EV極具藝術感的車身造型融合成一部氣勢盎然的大片;接著來到“讓導航都奔潰”的盤龍立交,MG4 EV卓越的動態性能在此處展現得淋漓盡致;高速路段更是釋放了MG4 EV的運動天性,澎湃動力一觸即發;最后來到有著“重慶秋名山”之稱的縉云山,連綿起伏的山路、連續彎后陡坡對車輛的底盤素質做出了極限考核,MG4 EV依靠490mm超低質心高度和50:50黃金前后軸荷比帶來的精準穩定操控,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險關,感受“山路十八彎”刺激的同時,也領略了山巒疊嶂的壯美。得益于優異的底盤控制與動力響應,使得MG4 EV即使面對重慶復雜多變的道路條件,也能駕輕就熟、從容征服,完美融入這座城市的節奏之中。
家轎用戶看重的空間,不僅要大,更重要的是空間利用率
MG4 EV出海冠軍版車長4287mm、車寬1836mm,車內空間十足的“B級大客廳”,看起來更顯檔次。空間利用上,MG4 EV二排放倒后純平,更容易取放大件物品。生活中,靈活的空間布局可適用的場景更多了,比如周末開著MG4 EV去露營,二排放倒后可以坐里面釣魚,輕松應對不同生活場景。
用戶駕駛場景真實需求的周到配置或設計,往往會擊中用戶的心
MG4 EV使用方向盤四向可調,手動上下+前后可調,讓駕駛者有更多選擇自然坐姿的空間,MG4 EV優良的A柱設計帶來更小的視線盲區,可以最大范圍了解車身周圍環境,避免碰撞、從容駕駛。另外,原生后驅的設計使得MG4 EV的充電口位置更為便利,避免了前驅車充電口在前、而充電電纜不夠長的麻煩。
車身整是一切動態表現的基礎
MG4 EV的高強度鋼使用比例為84%,車身抗扭剛度達到31568Nm/deg;而比亞迪海豚車身高強度鋼使用比例僅為78%,單從這一指標上看就略顯不足。值得一提的是,MG4 EV秉持全球同質,不論哪個國家的MG4 EV,產品都滿足歐洲級五星安全。
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MG4 EV也下足功夫來保障產品的可靠耐用。MG4 EV的鍛造鉸鏈是通過加熱金屬材料,再通過模具加工制作而成,具有高強度和耐磨性,適用于高負荷和頻繁使用的場合。
后驅架構是MG4 EV與細分市場其他競品拉開差距的先天優勢之一
作為一款10萬級的兩廂電轎,MG4 EV帶給用戶的不僅僅是“快”,更多的是“駕趣本味”。后輪驅動的原理是將轉向和驅動解耦,前輪負責轉向、后輪負責驅動,各司其職,車輛轉向反應更敏捷;在車輛加速時重心會后移,后輪擁有更多抓地力,扭矩可以完全作用于后輪上,加速效率也能大幅提升。
五連桿后懸架放大了后驅優勢,雙重優勢融合,帶來鋼炮級駕控體驗。五連桿的懸架設計可以使車輛輕松應對不同路況,無論懸掛壓縮還是回彈時都能保證車輪維持最佳傾角和最大接地面積,時刻擁有最佳抓地力。
MG4 EV采用等長半軸+中間軸的設計,加速迅猛、不跑偏
由于左右半軸等長,剛度一致,操控性能好;加上24mm更粗的前穩定桿,進一步提升操控性能;同時總剛度大,加速性能強。
降低重心是所有運動的共同特性,對于車而言,是實現優異駕控的關鍵要素。降低重心也就意味著降低車輛的滾動中心高度,可以將車身牢牢“貼”于地面。其次,低重心帶來的“人車合一”貼地感,能夠讓駕駛者更清晰地“摸”到來自路面的反饋,提升駕駛樂趣。MG4 EV擁有490mm超低質心高度,得益于獨有LBS躺式電芯設計,其電池更薄、縱向高度更低,具備更好的抗側傾與俯仰性,支持車輛做出更多的極限操作。
質量如何分布,將會直接影響車輛的動態平衡性能
MG4 EV實現了50:50的黃金前后軸荷比,軸荷均衡保證車輛在過彎時穩定可控;在加速或制動時,合理配比的軸荷可確保前后輪都能夠獲得最大的抓地力,避免出現側滑的失控現象。
在10萬級這個價位區間,過去以年輕潮流和舒適家用為亮點的海豚,確實擊中了這個細分市場消費者最核心的訴求。但是當一款兩廂電轎,在滿足主流審美和舒適家用之外,還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駕控體驗和更安全可靠的品質保證,更主要的是其價格也來到了相同的價位區間,該如何選擇?相信追求品質進階的用戶通過這么一次城市試駕,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