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2024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并提出九個方面的工作要求。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科技、創新以及降本增效一直是行業的主旋律,特別是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迭代、生產力升級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也將是“新質生產力”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 光伏平均發電成本降至0.2元/kWh以下 雖然我國光伏發電已邁入躍升式發展新階段,但今年以來,行業面臨的產能供需失衡、低價中標、新型貿易壁壘等挑戰不斷。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就光伏產能問題進行回應時指出,當前光伏行業產能存在一定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風險,但總體屬于發展正常范圍。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光伏行業規范管理,引導合理布局,穩步推進產業技術迭代和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此外,對于所謂的“產能過剩”的論調,多家光伏行業頭部廠商也集體發聲稱“先進產能永遠不會過剩”。行業內專家認為“大眾認為的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嚴格意義上來說主要是P型電池組件的落后產能的結構性過剩,但更高理論極限轉換效率的N型電池仍處于產能不足的狀態。” 降本增效與科技創新是光伏電池發展的永恒主題。在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的推動下,近年來我國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在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的同時,發電成本快速下降,并逐步實現對傳統能源的平穩過渡替代。天合光能董事長兼CEO高紀凡在今年11月的光伏產業大會上表示,過去十年間,全行業共同努力,通過科技創新將光伏從“垃圾電”變成“清潔電”,成本降到了原來的十分之一。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2022-2023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 》估算,2022年,全投資模型下地面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在1800小時等效利用小時數的平準發電成本均已降至0.18元/kWh。值得關注的是,截至目前光伏組件價格較去年下降40%,同時N型組件較P型組件有3%~8%的發電量增益,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已實現低于0.2元/kWh,較傳統能源更具成本優勢。 光伏設備廠商成創新“先行軍” 光伏行業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創新史,秉持著降本增效的宗旨,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協作,共同打造全球光伏產業高地。也正是由于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盛機電、拉普拉斯等一大批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光伏企業技術創新和共同協作,光伏度電成本十年間下降超85%,裝機規模超過水電成為我國第二大電源。 “雙碳”戰略背景下,光伏行業向“N型時代”邁進,產業鏈上下游廠商爭相擁抱新技術與先進產能。具體來看,目前以P型PERC電池為代表的一些低效率產線逐步關停,而以 N型電池為代表的先進產能,憑借更高的轉換效率優勢,市場需求持續提升,同時促進光伏產業鏈向新質生產力的轉型躍升。 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光伏設備作為支撐工藝和產能落地的基礎和核心,備受資本市場關注。以光伏先進產能核心設備供應商——拉普拉斯為例,公司的研發生產的LPCVD 設備與硼擴散設備,是N型電池光電轉換效率提升的核心支持設備。該設備更是先后10余次幫助下游客戶刷新TOPCon光伏電池片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并在TOPCon、XBC等先進技術實現規模化投產和量產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而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產業鏈企業的共同努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光伏企業需站位高遠,加大科技投入,著眼于具有前瞻性、引領性、顛覆性的技術,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貢獻企業力量。(CIS) 校對:蘇煥文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