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初舉辦的喜馬拉雅內部年會上,負責人并沒有過多地和員工們渲染單季度盈利的喜事,反而用了很長時間和大家聊了十年創業歷程,并再次強調了創業初心:做一家堅持長期主義,真正卓越的好公司。這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喜馬拉雅IPO要堅持長期主義,在下一段發展征程中創造更好的成績。 一位16歲的四川南充的用戶在寫給喜馬拉雅的感謝信中這樣寫到:因為視力原因在北京治療的時候被一位病友推薦了喜馬拉雅平臺,從此打開了自己的另外一個平行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他可以用聆聽的方式自由地去學習、去旅行,去了解和打開一個又一個新奇的世界,也遇到了更多樣的自己。他說喜馬拉雅讓他“重獲新生”。 關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群體,服務生活中每一次弱小的呼吁,喜馬拉雅堅持用“好聽”在音頻內容這個毛細血管一般散步在各種人各個年齡各種生活形態的服務里,實踐著自己長期主義的理想。喜馬拉雅就真的像他選定的名字一樣,在移動互聯網誕生之初,從零開始投入建設一個“小眾”的市場,猶如在沙漠中種花,無疑是需要一些理想主義的,而喜馬拉雅走了10年才爬過了最艱難的半山腰,看到了山頂的壯闊。 或許耳朵經濟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個慢賽道,但這只是因為他們低估了音頻所具備跨越和穿越經濟周期的能力。雖然在短視頻和游戲這些富媒體形態的襯托下,在線音頻這些年來一直處在被詬病“小眾”和“不賺錢”的尷尬地帶,但過去的幾年時間里,音頻行業展現出了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特性,其獨特的情感價值更是在過去一年深入人心,成為很多人感覺累了時,隨時停靠的精神港灣。 與此同時,用戶價值的進一步顯現,也吸引更多創作者加入到音頻的行列,品牌開始在營銷環節關注音頻媒介,用戶的收聽時長和付費意愿也顯著上升。而不斷累積的技術投入,則讓音頻生產的成本結構逆轉、反哺內容生態的豐富度和用戶收聽體驗成為可能,進而形成了創作者、用戶、品牌主和平臺四方,在價值流動上的正循環。喜馬拉雅CEO的內部信中,提到2022年是他們主動做出改變的一年,是蛻變的開端。這次首季度千萬級的盈利,也更像是化繭成蝶后翅膀的第一下煽動。 “聲音的魅力”與“科技的力量”交織,為眾多音頻平臺帶來了盈利的曙光,這既是喜馬拉雅在創造用戶價值的長期主義道路上堅守的結果,也是其開啟IPO等下一個宏偉目標的標志。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