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這個曾經高高在上、不受市場內卷影響的品牌,似乎在今年的第三季度遇到了一些問題。保時捷官方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交付量達到24.27萬輛,同比增長10%。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市場的交付量出現了下滑,僅有6.07萬輛,同比下降12%。
保時捷一直將中國市場視為最重要的單一市場,連續8年都保持著銷量的領先地位。但如果中國市場的銷量繼續下滑,保時捷可能會失去這個地位。那么,第三季度發生了什么呢?
從價格下滑這一方面可以看出保時捷發生了變化。保時捷過去一直是不愁賣的品牌,很少有優惠活動。但從今年年初開始,保時捷的價格持續下降。經銷商對經典的保時捷911普遍提供8折左右的優惠,最高可達30萬元。入門級車型Macan的優惠幅度更大,現在經銷商處的優惠普遍能達到83折甚至更低。這意味著一臺指導價57萬左右的Macan可以降價高達10萬元,裸車價可以達到47萬甚至更低。價格的下降使得保時捷的銷量受到了影響。
國內平臺的統計數據也顯示,進入2023年以后,除了Panamera的銷量保持穩定外,其他主力車型如Macan、Cayenne和Taycan的銷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過去,Macan和Cayenne的銷量通常能保持在月銷2000輛左右,甚至在行情好的時候能達到月銷3000多輛。但今年大部分時間里,它們只能達到月銷1000多輛。Cayenne在第三季度進入后甚至跌至不足1000輛的水平。Taycan作為新能源車型,銷量也出現了輕微下滑。
這一切的變化可能是由于多種因素疊加而導致的。首先是高端消費的疲軟,消費者對于40萬元以上的車型購買意愿下降。這使得原本可以購買50萬元級別車的消費者現在只考慮40萬元級別,而原本考慮40萬元級別的消費者則轉而考慮30萬元級別的車型。非剛性需求的減少使得高端車市場整體規模受到影響。
其次是國產高端品牌的崛起。過去,國產品牌的內卷主要集中在40萬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場,主要影響的是BBA。隨著仰望、昊鉑等國產品牌涌現并涉足50萬元以上乃至百萬元級別的高端市場,它們在技術性能和豪華程度上完全不亞于海外品牌。國產高端品牌借助電動化的優勢開始觸及高端市場。
最重要的是消費者的心智變化。經過多年的新能源市場教育和國貨興盛的影響,消費者對海外豪華品牌的信仰逐漸減弱,對國產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度大幅提升。此外,消費者對于汽車產品的興趣也發生了轉變,不再單純追求外觀造型和性能,而是更加關注智能化和新技術。保時捷在傳統燃油車性能和新能源車智能化方面可能無法吸引消費者。一旦品牌吸引力被破壞,銷量自然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當BBA等豪華品牌所建立的品牌和產品壁壘被打破時,以保時捷為代表的超豪華品牌市場注定會發生變化。新能源的浪潮改變了用戶的觀念,市場規則和玩法也發生了改變。對于所有海外品牌來說,如果產品不能與時代同步,都將受到影響。現關注來,超豪華市場也開始面臨這個問題。
總結起來,保時捷在今年第三季度的銷量出現了下滑,這可能是由于價格下滑、國產高端品牌崛起以及消費者心智變化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作為一個不愁賣的品牌,保時捷在面臨新的市場變化時需要積極應對。未來,保時捷能否保持其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還有待觀察。
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的立場。
在保時捷面臨銷量下滑的背景下,我們不禁思考,對于超豪華品牌來說,如何應對新的市場變化?超豪華市場的競爭格局會發生怎樣的改變?請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