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2日,問界新M7正式上市并開啟交付以來,其訂單量便持續高漲,上市首月累計大定就突破了6萬臺。10月30日,問界官方再次宣布,問界新M7上市累計大定已突破7萬臺。
先來了解一下“大定”的意思。所謂的“大定”,是指客戶已支付了定金,且車輛進入排產階段;由于定金不可退還,絕大多數的“大定”訂單,基本都能轉化為實際交付量。
那么如此高的大定訂單量,也意味著問界新M7“爆”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其終端的市場表現又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根據終端銷量數據,在去年7月4日上市并在8月24日交付的問界M7,終端銷量在交付后的第三個月便達到了4,698臺的歷史高峰,此后的銷量便再無超越,反而開始一路下跌。
在經歷了2023年初特斯拉降價和“史無前例”的價格戰后,問界M7的終端銷量更是跌到了千臺左右,甚至在6、7月跌破千臺。
直到9月新M7的上市,問界M7的終端銷量才有所增長,環比8月上漲149.4%達到了2,514臺。但這個銷量相比去年的高峰還是有點距離,更與官方宣布的上市首月達到6萬臺的訂單“不相符”。
根據懂車帝公布的周終端銷量數據,10月前三周,問界M7的銷量超過5700臺,已經創單月歷史新高。若以其10月第四周4000臺的銷量計算,10月問界M7銷量有望突破萬臺。但即便這樣也與問界宣傳的M7累計7萬臺訂單相去甚遠。
那么是哪里出了問題?問界M7產能不足嗎?
公開資料顯示,賽力斯汽車專門用于生產問界M7的鳳凰工廠,年產能規劃是15萬輛。看上去這個產能足以支撐現在的訂單量,但可能局面并不是很樂觀。
根據問界官方發布的一則補貼標準來看,目前預定新M7,消費者需要等待4-10周才能提車。換句話說,消費者至少要等待1個月以上才能提到車。這也說明問界M7的產能確實跟不上。
一份網傳的“供應鏈供應能力保證部”文件顯示:針對問界新M7,賽力斯汽車在10月5日前完成第一階段的產能升級,預計將達到450輛/天的產能;后期根據市場需要,賽力斯汽車將于11月1日前,按750輛/天的計劃排產。
如果按照750輛/天的產能來計算,要想完成7萬臺“大定”訂單的成功交付,至少需要3個多月的時間。假如提車時間真的是3個月以上,消費者難免會打退堂鼓,這對于問界M7來說絕對是不利的。
如何提高產能,協調生產線,是目前問界新M7亟需解決的問題。
有網絡傳言稱,原本只用來生產新M9的重慶第三工廠,目前也劃撥了相當一部分產線給了新M7,據內部數據測算,年底前可以實現交付7萬臺新M7。
另有傳聞稱,賽力斯正在洽談收購北京現代重慶工廠,收購后用于擴大M7產能,同時應付M9上市和M5降價走量預期帶來的大量訂單,收購完成后問界的年產能將提升至150萬臺!
無風不起浪,種種跡象表明,問界正在積極解決新問界M7的產能問題。余承東也對外宣布,將增加兩萬人的生產規模,并在產業鏈上投入十億資金,加快產品的交貨速度。而且據問界內部人員透露,賽力斯正在緊急招聘約1000名工人,并要求相關工廠24小時“三班倒”生產,爭取在10月份實現大規模交付。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