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九”引爆車市,不少車企再添一把火,有望將市場熱度進一步推高。
近期,包括AITO問界、極氪、理想等新能源車企紛紛加入了促銷、降價大軍。AITO問界不僅持續釋放3萬元購車權益,還對外承諾超期補貼。
極氪則為了進一步推動銷量,最高給出高達8萬元購車權益。而包括智己、小鵬在內的多家車企在新車型上市便給出了低于預期的價格。
汽車消費市場9月以來明顯進入加速期,而最后一季度也將成為車企沖擊銷量關鍵時刻。業內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車企加入促銷降價行列,或將引爆下一輪車圈“價格戰”。
此輪新能源汽車銷量熱潮中,AITO問界無疑最受關注。記者近日多次實探汽車AITO問界門店,多家門店門庭若市,看車、咨詢人群絡繹不絕,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改款M7車型。
據銷售人員對記者透露,AITO問界M7車型在中秋、十一雙節3.3萬元權益結束后,目前第二輪購車權益價值3萬元,活動截止日為10月31日。
不僅于此,AITO問界還在17日最新發布M7提車超期補貼標準,即2023年11月30日前完成大定支付的新M7用戶,若提車超期按超出天數將獲得現金補貼,補貼標準為每天200元,至高1萬元。
這并不是極氪品牌年內首次降價。8月11日,極氪品牌就曾官宣降價,當時旗下極氪001直降3.0-3.7萬元,入門款車型價格降至26.9萬元。至于降價原因,該公司當時稱,主要是希望提升產品競爭力,從而與其他汽車產品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交付狀況穩定的理想也加入了降價大軍。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旗下L7、L8車型直接與AITO問界M7對標。
據記者了解,理想在部分地區的渠道終端店推出大幅優惠政策,即1萬的保險補貼、1萬的牌照補貼、5000元的保養補貼及6000元置換補貼,最高相當于降價3.1萬元。基于此計算,理想L7的售價已跌破30萬元大關,L8優惠后售價也來到30萬元附近。
而除了直接降價之外,還有新能源車企從價格源頭——車型定價環節便開始釋放紅利。在10月12日,上汽旗下智己LS6上市,其上市權益價較成都車展上公布預售價格足足下探了約2萬元。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小鵬汽車身上。小鵬G9改款在9月上市,售價相比G9老款售價大幅降低,起售價降低4.6萬元,拉低至30萬元以下,降價幅度超預期。而其pro/max版本同配置分別降低6.6/6.0萬元。
車企四季度沖擊銷售目標
需要提及的是,上述參與促銷或降價車企或多或少面臨了較大銷售壓力,亦或是以及面臨較大競爭壓力。
AITO問界的火爆源于9月12日改款M7上市。該車型增推了5座版車型,指導售價為24.98萬元起,較改款前的M7起售價下調了4萬元。此舉這也令該車型“起死回生”。在過去幾個月內,AITO問界M7車型月銷量一度下滑至數百輛。AITO問界也被推至生死存亡邊緣。
而在10月15日,AITO問界宣布,其問界新M7上市首月的大定訂單已超6萬單。目前賽力斯工廠已新增生產班次,每天22小時連軸生產并開啟雙班運行機制,降價起到立竿見影效果。
而對于極氪而言,情況類似。該公司前9月累計交付7.9萬輛新車,而極氪CEO安聰慧此前曾透露,2023年極氪全年確保14萬輛的交付目標,2024年、2025年極氪將累計新增4款車,2025年實現8款車支撐全年65萬輛的銷量目標。
從極氪當下的銷量情況分析,極氪想要實現交付14萬輛的目標難度并不小。而此次極氪降價幅度最大的極氪001車型也是其銷售主力,其前9月累計銷量為5.3萬輛,占極氪品牌銷量的67.06%。
理想近幾個月交付雖然穩定在3萬輛以上。但在近日召開的秋季戰略會議中,這家新勢力明顯感受到來自AITO問界的壓力。據了解,面對AITO問界M7銷量沖擊,理想汽車選擇了“揚長補短”的戰略,暫避問界新款M7的鋒芒。
據知情人士表示,理想原本在銷售端的話術現在都取消,即不主動提起問界M7,“如果有車主問起,就說理想明年出的L6,跟問界M7是一個價位產品”。
而作為上汽集團向新四化轉型的抓手之一,智己自成立以來,就瞄準了30萬元以上高端電動市場,其第一款車型是智己L7,但從終端市場反饋來看,智己L7表現并不理想,月銷量甚至一度低至三位數。
從前三季度來看,智己僅累計銷售了1.51萬輛車,前景堪憂。而小鵬則今年以來陷入銷售低谷,在7月份才重回月交付萬輛大關,也面臨著較大交付壓力。
“最后一個季度,是車企沖擊年度銷售任務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對市場拋出促銷活動較為常見,”一家新能源車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他看來,隨著年內投入市場車型大幅增加,加入促銷降價行列的車企將會更多。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隨著促消費政策效應不斷累積,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不斷增多,汽車消費市場從10月中旬就開始進入年底的加速期。
據了解,多家車企將在四季度推出眾多新車型,包括比亞迪海豹DM-i/宋L/豹5/仰望U8、理想MEGA、小鵬X9、問界M9、阿維塔12、領克08、奇瑞星紀元ET等新車型。
毛利率將進一步下滑?
9月車市季度沖刺目標驅動促銷趨勢已經明顯走強,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促銷均環比增大,購車消費需求有所釋放。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90.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4.3%和6.8%,同比分別增長16.1%和27.7%。2023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1.3萬輛和62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7%和37.5%。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預計,9、10月份終端價格會繼續下探。此外,該人士認為,今年的“銀十”車市不僅會成色很足,且實際表現或超過“金九”。
在這以背景下,“以價換量”將會是眾多車企保持競爭力的措施之一。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內已有超50家汽車品牌、上百款車型,通過廠家補貼或經銷商降價等方式參與價格戰中,優惠幅度普遍在3萬-12萬元之間,力度史無前例。
然而,業內看看來,“降價讓利”或許能讓車企在短期時間內實現銷量增長、緩解行業庫存壓力。但無法令車企長期生存,頻繁出現“價格戰”會擠壓車企利潤空間。
以上半年的車企價格戰為例。東吳證券分析數據顯示,上半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似乎并沒有給有些企業帶來想象中的收益。特斯拉、蔚來和小鵬上半年毛利率下落幅度較大,Q1、Q2 均同比下降10%左右。尤其是小鵬汽車,Q2毛利率同比下降14.8%。
該機構指出,2023年Q1在銷量普遍承壓和折扣較多的基礎上,各車企毛利率普遍承壓;Q2毛利率環比表現分化。理想、廣汽、比亞迪、長城等車企毛利率上行的主要原因,是銷量規模效應顯著和產品結構改善;而小鵬、長安等車企毛利率環比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終端折扣放大。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