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件發生?
廣汽三菱重組,埃安接盤工廠
10月24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擬對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
重組完成后,廣汽三菱將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則將利用廣汽三菱工廠實現增產擴能,計劃2024年6月實現量產,建成后,廣汽埃安將形成基本產能60萬/年,助力埃安實現2025年產銷100萬的目標。
另外,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將由廣汽集團與三菱汽車、三菱商事共同持股,持續為廣汽三菱車主提供備件和售后服務。
蓋世點評:廣汽三菱黯然離場,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Stellantis投資15億歐元獲零跑20%股權
10月26日,Stellantis集團與零跑汽車宣布,Stellantis集團計劃投資約15億歐元以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這將使Stellantis集團成為零跑汽車的一個重要股東。
本次交易同時也確定,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將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的合資公司。除大中華地區以外,該合資公司獨家擁有向全球其它所有市場開展出口和銷售業務,以及獨家擁有在當地制造零跑汽車產品的權利。
Stellantis集團將在零跑汽車董事會擁有2個席位,并由Stellantis集團委任“零跑國際”合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這一合作伙伴關系除了著眼于進一步提升零跑汽車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的銷量,同時也將依托Stellantis集團在全球其它市場的成熟商業布局,大力提升零跑汽車品牌在當地市場的銷量,這將首先從歐洲市場開始。
Stellantis集團擬借助零跑汽車極具創新和后者擁有的優秀成本效益的電動車生態,來幫助Stellantis實現“Dare Forward 2030”戰略規劃中的電氣化目標,同時,雙方也可能進一步探索對彼此互利的協同效應。預計“零跑國際”合資公司將于2024年下半年開始對外出口業務。
蓋世點評:牽手外資車企搞全球化,零跑汽車這招能行嗎?
哪吒汽車在印尼展開全面銷售
10月24日晚,哪吒汽車宣布在印尼展開全面銷售。據悉,哪吒V作為首發車型在印尼上市,售價為3.79億印尼盧比。
此前,哪吒汽車已于今年8月攜旗下哪吒S、哪吒U-II、哪吒V亮相2023印度尼西亞國際汽車展,并于車展期間開始接受銷售預訂。根據規劃,除印尼外,后續哪吒汽車還將加速布局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市場。
事實上,自2022年正式出海以來,哪吒汽車的海外版圖已遍及東盟、南美、中東等市場。其中在中南亞市場,哪吒汽車自2022年8月進入泰國市場,已累計實現超過10000臺的交付。
哪吒汽車表示,2024年,其將實現海外銷量10萬臺,50個國家及地區,500家銷售服務網點的目標。
蓋世點評:海外動作接連不斷,哪吒“鬧海”的野心著實不小。
上汽集團鄭州新能源電池工廠開工
據上汽集團消息,10月23日,上汽集團鄭州新能源電池工廠正式開工建設。
今年7月,上汽集團鄭州新能源動力生產基地動力電池項目在鄭州市經開區啟動,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規劃30萬臺套動力電池產能,投產后年產值超100億元。
鄭州基地是上汽乘用車繼臨港與南京之后的第三個整車生產基地,整車一期、二期項目,上汽集團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以及鄭州發動機一期、二期項目先后落地、快速推進。自2017年9月投產至今,鄭州基地累計產銷汽車150余萬輛、創造產值超千億。
此前,鄭州基地已生產榮威iMAX8 EV、榮威D7以及MG7等多款新能源及主力車型。按照規劃,鄭州基地將通過此次項目加快近地化戰略布局,積極導入更多的新能源智能化車型和出口車型。
蓋世點評:車企紛紛自建電池產能,不知道電池廠商們怎么看。
歐洲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反對提高對華關稅
據外媒報道,歐洲汽車零部件制造協會的官員表示,對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電動汽車加征的任何關稅都可能對歐洲企業產生反作用。
由于擔心歐洲汽車制造商可能面臨不公平競爭,歐盟委員會已開始調查中國對電動汽車的補貼和激勵措施。
CLEPA執行董事Benjamin Krieger表示,雖然這一舉措可能被視為歐洲消費者的勝利,但關稅引發的對華貿易戰可能會對歐洲工業造成傷害。
寶馬和奔馳等大型車企都向中國出口汽車,并且都在中國設有裝配廠。此外,中國本土汽車品牌也會向歐洲供應商采購零部件,且這些供應商在中國也設有工廠。
上周在布魯塞爾舉行的CLEPA年度創新獎活動上,Krieger以熱管理系統為例說道:“中國電動汽車采用了大量歐洲技術。”他說道,歐洲供應商擁有“令人信服的產品,這些產品在世界各地的汽車中都能找到。但是,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也會對歐洲供應商的業務產生影響”。
蓋世點評:中歐汽車產業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提高關稅的利弊還需仔細權衡。
安森美韓國富川碳化硅工廠擴建完工
10月24日,安森美發布消息稱,其位于韓國富川的先進碳化硅超大型制造工廠的擴建工程已經完工。全負荷生產時,該晶圓廠每年將能生產超過一百萬片200mm SiC晶圓。
據透露,為了支持SiC產能的提升,安森美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雇傭多達1,000名當地員工來填補大部分高技術職位,相比目前的約2,300名員工,人數將增加40%以上。
新的150 mm/200 mm SiC先進生產線及高科技公用設施建筑和鄰近停車場于2022年中期開始建設,并于2023年9月竣工。富川SiC生產線目前主力生產150 mm晶圓,在2025年完成200 mm SiC工藝驗證后,將轉為生產200 mm晶圓。
蓋世點評:盡管特斯拉要大砍用量,但從諸多擴產舉動來看,碳化硅仍然很“香”。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