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受疫情和日本地震影響,在2月份交貨時間延長的基礎上,全球半導體芯片3月份交貨。
據國外媒體報道,受疫情和日本地震影響,在2月份交貨時間延長的基礎上,3月份全球半導體芯片交貨時間再次延長,達到歷史新高。
這意味著買家平均要等待半年以上,全球半導體短缺再次凸顯,包括汽車在內的全球電子產業受到影響或進一步加劇。
根據薩斯奎漢納金融集團(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2022年3月的交付時間,即芯片訂購和交付的時間差,比2月增加了2天,達到26.6周。這是該機構自2017年開始跟蹤這一數據以來的最長記錄。
2021年,全球芯片荒持續了整整一年。2022年,芯片短缺仍未緩解。上述機構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芯片交貨期為2019年以來首次縮短,但2月增加了3天,達到26.2周。
根據分析師克里斯·魅蘭的報告,3月份大多數芯片類型的交付時間都有所增加,包括電源管理、微控制器、模擬和內存。他說,俄烏沖突、中國部分地區疫情封鎖和日本地震它將在第一季度產生短期影響,但它可能會對全年嚴重受限的供應鏈產生揮之不去的影響。。
從趨勢來看,雖然芯片用戶再次面臨更長的等待時間,但交付時間的增長率明顯低于2021年,當時包括汽車在內的許多行業因缺乏關鍵零部件而被迫減產。
在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袁看來,之前汽車級芯片的發貨時間長達52周,現在緩解了很多。他告訴第一電力網,芯片是一個全球性的產業。如果某個領域受到影響,整個鏈條都可能斷裂。
隨著電氣化和智能化的興起,傳統汽車越來越多的部件需要芯片來控制。由于疫情刺激了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的需求,2020年上半年將出現全球半導體短缺。
汽車芯片的短缺是汽車生產和交付困難的關鍵。3月一直是汽車銷售旺季,但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美國新車銷量下降12%。主要汽車制造商方面,第一季度美國通用汽車銷量減少20%,本田減少23%,日產減少近30%。
4月4日,奔馳集團宣布,由于半導體芯片短缺,其在巴西的兩家工廠將從4月18日至5月3日停產16天,兩家工廠的5000多名員工將被迫集體休假。
袁認為,國內很多車企已經在囤積芯片,也有替代方案,比如用國產芯片作為替代方案。另外,通過產業鏈協作,比如晶圓廠,將其部分產能集中在汽車級芯片上,以緩解暫時的芯片短缺。中長期來看,除了構建獨立的供應鏈體系外,還將在國內完成部分汽車規格的晶圓生產,鼓勵車企使用自主芯片作為替代。
4月6日,極狐汽車和奇瑞新能源同時宣布提價。在包括清明小長假在內的一周時間里,多達6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宣布漲價。在缺芯、原材料價格上漲、國家補貼等多重因素的壓力下,今年以來,主流新能源車企紛紛發布漲價通知,其中不乏多輪漲價。
今年芯片價格和電池價格都在上漲,必然導致汽車價格上漲。同時,由于供應不足,消費者提車的周期會拉長,車企的庫存會減少。總體來說,車企的利潤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袁對說:
芯片行業也有很多好消息。美國去年宣布計劃投資520億美元加強芯片供應鏈;去年年底,印度批準了7600億盧比的芯片制造推進計劃;歐盟在今年2月公布了醞釀已久的芯片法案,計劃投資超過430億歐元,推動歐洲芯片的自主研發和生產。
英特爾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資890億美元,提前花費約190億美元在德國新建兩家芯片工廠;SMIC的上海臨港項目已經破土動工,北京和深圳的兩個項目也在穩步推進,預計將于2022年底投產。
擴大芯片產能需要時間,疫情也會受到地區沖突的影響。樂觀來看,籌碼不足的情況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有所改善。袁對判斷道。有觀點認為,到2022年底或2023年,芯片行業將逐漸實現供需平衡。
同時,袁對說缺乏核心;該問題也促進了國產自主汽車芯片的發展,迎接了良好的機遇。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開展關鍵自主汽車芯片的技術研究、平臺建設、生態整合、標準制定、測試評估、芯片登板等創新工作,加速國產汽車芯片的創新應用。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