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出行,曹操出行,大額融資,分期資本,看重新能源車聯網市場?本報記者許據
T3出行,曹操出行,大額融資,分期資本,看重新能源車聯網市場?
金秋九月,開發商沒有迎來以往的購房盛宴,網約車行業卻迎來了久違的一波融資潮。
繼曹操9月6日宣布獲得38億元B輪融資后,有媒體稱T3旅行即將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其中股權融資超過50億元,由中信集團領投,另有授信額度超過2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這筆投資落地,將成為繼2017年底軟銀投資滴滴之后,網約車市場最大的一筆融資。
就在業界驚嘆T3旅行的融資時,9月27日,有消息稱曹操旅行正在與投資人洽談新一輪融資,預計兩年內盈虧平衡。曹操出行CEO龔欣對媒體表示,最新一輪融資可能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對此,曹操出行相關人士回復《證券日報》記者稱目前公司B輪融資剛剛完成,正在準備下一輪融資,但IPO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各家慢慢蠶食出租車市場。
7月滴滴出行被監管部門審查后,包括T3出行、曹操出行、聚合打車平臺高德地圖在內的網約車公司集體躁動,推出各種營銷活動,試圖盡快吸引用戶和司機,瓜分市場。
但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截至2021年8月,滴滴出行仍以5000萬月活排名第一,滴滴公司以1484萬月活排名第二,T3以545萬月活排名第四,SAIC以283萬月活排名第五,曹操以248萬月活排名第六,稻香和如皋均不足百萬。
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滴滴出行每月5000萬的活動包括2000萬的網約車騎行,超過2000萬的自行車共享和電動汽車,以及各業務線帶來的其他流量。據我所知,6月份滴滴的月活在2000萬左右,其他家加起來總共才200萬月活。目前其他國家的數據加起來翻了一倍,已經很了不起了,但也只是撬動了滴滴10%的市場份額。這個過程可以說是比較緩慢的。
資本投資的核心邏輯變了。
曹操之行和T3之行都是車企的B2C網約車平臺。曹操之行背后站著吉利,而T3之行則是由一汽、東風、長安聯合發起,蘇寧、騰訊、阿里共同創辦。
T3股東中,蘇寧認繳17億元,一汽、長安、東風分別認繳16億元,世嘉力認繳10億元。加上騰訊、阿里和南京領先銀行的投資,T3的旅行融資最終達到97.6億元。
曹操之行,T3之行,這些后起之秀,都是有實體車企支持的。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平臺運力的快速擴張,同時更容易控制車輛合規性。
曹操B輪融資的投資方有五家,分別是蘇州相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蘇州高鐵新城國有資產控股有限公司、蘇州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農銀國際投資(蘇州)有限公司、東吳創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T3出行由中信集團領投。所有這些投資機構都有官方背景。
這是一個明顯的變化。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滴滴的整改改變了同類企業赴美或赴港上市的核心邏輯。這個核心邏輯變了,投資邏輯肯定會變。從兩家公司的投資人陣容來看,無論是中信還是蘇州產業資本,其實都是在投資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市場。因為無論是曹操之行還是T3之行都堅持使用新能源汽車,有一定的機會。
但并不是所有的網約車平臺都這么幸運。
網約車行業的融資潮不會出現。這兩家公司之所以能拿到融資,更多的是基于新能源汽車的應用。也有類似這種由車企做后盾的出行平臺融資的可能,但依托于妥妥出行、AA出行、陽光出行等聚合打車平臺的公司能拿到投資的可能性非常小。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其實網約車的商業模式是以提成為主,但是網約車的價格有一個極其明顯的天花板。早期的平臺傭金規則并不明確,給平臺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間。隨著網約車行業監管的不斷收緊,平臺的議價能力正在減弱。當成本持續上升時,網約車平臺的生存壓力會明顯增大。
目前只有滴滴是純盈利的,首汽約車是毛利lsquo落地rsquo在賺錢這件事上,每個平臺的發展路徑都不一樣,有的只是想要規模。如果大家都能跟上步伐,考慮盈利,那么這個行業就能順利轉型。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但現實是大家步調不一致,誰不跟著補貼誰就落后。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